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家文化研究专委会临县调研
--红色家风与晋商家道交融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早报山西讯(记者 胡立成)秋日的吕梁山,层林尽染,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三交镇双塔村的中央后委旧址与南圪垛村的西北局旧址,恰似镶嵌在这画卷中的两颗璀璨明珠,吸引着一群文化研究者穿梭其间,探寻革命家风与晋商家道的时代价值。
2025年9月27日,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家文化研究专委会与汉文化研究专委会携手,联合赴临县开展红色文化与家文化专题学习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挖掘三晋地区红色文化与家文化的深厚历史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能。
红色足迹:从中央后委到西北局的历史印记
清晨,柔和的阳光洒在临县三交镇双塔村的青石板上。在专委会主任张峰的带领下,调研组成员首先来到中共中央后委机关旧址。
这里曾是1947年叶剑英、杨尚昆等革命家工作生活的地方,作为解放战争时期连接中央与各战区的重要枢纽,它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见证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这片土地承载着极为深厚的红色记忆。”村里的导游向调研组介绍道,从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后委机关在此运筹帷幄,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坚不可摧的保障。
下午,调研组转赴革命老区南圪垛村,参观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和习仲勋旧居。青砖灰瓦的院落保存完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的点点滴滴。
“西北局旧址是我们党在西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历史见证。”副主任秦保山在参观时感慨道,“这些革命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红色家风精神内核的传承者。”
革命家风: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脉络
调研过程中,专委会尤为注重收集和挖掘革命家庭的家书家训资料。在双塔村和南圪垛村,调研组走访了多个革命后代家庭,聆听他们讲述先辈的革命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对话。
秦保山副主任指出:“在极端困难的战争环境下,革命者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通过家风家教得以代代相传。这种红色家风,无疑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调研组邀请到了当地著名的教育世家代表秦京锋。作为专委会的秦家文化研究主任委员,秦京锋向专委会赠送了珍贵的家谱研究资料。他一家四代十三人投身教育事业的故事,成为红色家风传承的生动典范。
“从革命时期的抗日小学到今天的现代化教育,这个家庭见证了临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副秘书长尹文智表示,“秦京锋家庭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家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晋商家道:碛口古镇的文化密码探寻
在领略了红色家风的深厚底蕴后,调研组将目光投向了另一处文化瑰宝——被誉为“晋商文化活化石”的碛口古镇。碛口古镇与红色革命根据地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临县独特的文化景观。
午后,调研组漫步在碛口古镇的明清老街,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让调研组成员仿佛穿越回昔日商贸繁荣的黄金时代。
汉文化研究专委会主任刘亚玲在考察中指出:“晋商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便是家文化。晋商极为注重家族观念、家训家规,这些文化元素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宛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媒体传播部主任胡立成从传播角度提出建议:“碛口古镇的家文化资源可以与现代传播方式紧密结合,通过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等向更广泛的人群展示晋商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调研组认为,碛口古镇的家文化主题开发应注重互动体验,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传统家庭生活的氛围,深入了解晋商家族的经营理念和家训家规,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与商道的时代。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探索
本次调研活动不仅聚焦于文化传承,更深入探索了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在双塔村和南圪垛村,调研组看到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张峰表示:“我们要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让绿水青山撬动财富杠杆。”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修复革命旧址,建设配套设施,有力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碛口古镇则通过挖掘晋商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古镇的明清建筑、传统民俗和商业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张峰总结道,“红色家风和晋商家道作为三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文化支撑,是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宝贵财富。”
调研成果规划:文化传承的后续行动与研究会创新发展
此次调研活动是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家文化研究专委会工作方式的积极探索。在完成调研,深入了解了临县丰富的文化资源后,专委会对后续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同时也积极探索研究会的创新发展路径。
调研成果系统整理与利用
张峰表示,此次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专委会将系统整理双塔村、南圪垛村的红色家风和碛口古镇的家文化资源,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后续的文化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我们可以尝试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红色家风旅游线路,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家庭故事。”张峰说,专委会还可以在碛口古镇建设家文化研学基地,开展家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家文化的魅力。
研究会创新发展举措
该会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搭建各类研究平台,构建合作机制,为文化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峰表示:“文化研究不能局限于书斋,而要走向田野、走向实践。”通过与汉文化研究专委会的联合调研,整合资源,形成研究合力,推动三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研究会的创新举措还包括编撰文化系列丛书,举办文化大讲堂和书画展览,开展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这些活动让三晋文化从学术研究走向公众生活,增强了文化传承的活力,使文化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家文化专委会将突出红色文化研究,“出成果,出精品,以红色文化研究成果纪念抗战,缅怀先烈”,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弘扬。
参加本次调研的人员包括:家文化研究专委会主任张峰、副主任秦保山、副秘书长尹文智、媒体传播部主任胡立成、秦家文化研究主任秦京锋,以及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汉文化研究专委会主任刘亚玲及其团队成员。
夕阳西下,调研组成员踏上归途。双塔村的红色记忆、南圪垛村的革命足迹与碛口古镇的晋商遗风,将在他们的研究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三晋文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