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歌诗的种子就藏在这街巷里——河北河间诗经村镇:千年诗韵滋养下的融合振兴之路
中国早报河北讯(刘连胜)暮色初笼河北河间诗经村镇,毛公书院遗址的砖缝里,一株倔强的青草正汲取着千年文脉的滋养。不远处,君子馆钻采产业设备基地车间里,数控机床低鸣,打磨着能深入地球腹地的“钢铁诗行”;左家庄模具产业基地的精密仪器前,工程师屏息凝神,在毫厘间雕刻着现代工业的“格律”;胜珺食品的酱菜园,陶瓮静卧,酝酿着《诗经》“我有旨蓄”的醇厚滋味;街角飘来“罗圈儿烧饼”特有的焦香,金黄的旋纹仿佛流转着“如珪如璋”的古礼意象;而新近飘香的“诗歌”牌芝麻酱香油,瓶身上“葛藟”、“卷耳”、“芣苡”的诗句标签,更是将《诗经》草木的芬芳凝入滴滴琼浆……这里,是《诗经》传承的圣地,更是一片文化为魂、百业竞兴的热土。近日,一场以“毛诗故里·诗礼传家”为主题的2025年诗经文化艺术节圆满落幕,它不仅激活了沉睡的文脉,更如同一场春风,催生了深埋于街巷阡陌间的“歌诗种子”,绽放出融合振兴的繁花。
诗礼新声:艺术节与品牌共舞,唤醒古韵新生机
走进2025年诗经文化艺术节的现场,千年雅韵不再是故纸堆里的符号,而是充盈于街巷的鲜活气息。修缮过程中的毛公书院遗址旁,稚嫩的童声吟诵着《关雎》《鹿鸣》,清澈悠扬;词作家鲍狄、王煜焜作词,曲作家刘刚作曲的《诗经里的村庄》、《爱在诗经》在38个行政村广为传唱;由村民自发组成的“乡音诗社”成员,在古桑树下、老井台边,以沉浸式诵读演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劳作图景,让典籍在生养它的土地上自然流淌。艺术节的高光,当属全域文旅品牌“尊福庄·崇德礼”的深度推广。它巧妙化用《诗经》中“令德寿岂”的福禄文化与“礼仪卒度”的宴饮规范,精心打造了“小毛公”“崇德礼”“亨苌”“尊福庄”系列品牌酱酒茶叶,推出“乡射礼”体验、雅乐演奏、以及“琼琚雅舍”高端文创空间。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定制绣有“麟趾”纹样的丝巾、刻着“鹤鸣”诗句的文房,更能将融合《诗经》美学的“诗歌”牌芝麻酱香油带回家——精选本地优质芝麻,古法石磨研磨,以《诗经》中象征坚韧与繁茂的植物(葛藟、卷耳、芣苡)命名系列,瓶身设计古朴雅致,香油入口醇香绵长,成为承载诗意与健康的“流动文化名片”。品牌授权合作方兴未艾,带动周边文旅消费显著提升。
百年老字号“罗圈儿烧饼”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杨万明、田西降等传承人师傅们将《大雅》“周虽旧邦”的传承精神融入掌心,那标志性的旋涡状纹路,在炭火炙烤下愈发金黄酥脆,暗合《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理念。“咬一口烧饼,酥香满口,仿佛尝到了三千年的礼乐文明!”来自天津的游客陈先生由衷赞叹。艺术节期间,烧饼日均销量激增,“崇德礼”米面粮与“诗歌”牌芝麻酱香油”一同,成为游客必购的“诗经滋味”。
匠心铸魂:诗性智慧点亮现代制造之光
《诗经》中“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匠造哲思,在诗经村镇的现代工厂里找到了最生动的诠释。步入200多家石油钻采再制造企业的君子馆基地,巨大的钻头部件泛着冷峻的金属光泽。“我们的产品要承受地下万米的极端环境,容不得半点差池。这‘切磋琢磨、精益求精’的劲头,正是《诗经》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格瑞特集团总经理李春艳指着正在装配的超深井智能钻探系统介绍道。她们将这份源自典籍的“诗性严谨”融入研发,其耐超高温高压钻头核心涂层技术成功打破国际垄断,产品不仅服务国内重大能源工程,更远渡重洋,成为小镇连接世界的“钢铁诗篇”,年产值达数亿元,为本地提供了数百个优质岗位。
同样将“诗性精度”发挥到极致的,拥有100余家拉丝模具企业的左家庄产业基地。在恒温恒湿的检测室内,工程师借助高倍电子显微镜,一丝不苟地校准着用于高端装备制造的精密模具。“《商颂》里‘约軧错衡’描绘的是精美车具,我们就是当代‘错衡’的塑造者。”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话语中透着自豪。该磨具产业基地凭借微米级的精加工能力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其模具产品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标准制定者”,以硬核实力入选“专精特新”企业名录,稳健发展。
风物成诗:古法新韵酿就富民好滋味
《诗经》里吟唱的草木丰茂与饮食智慧,在诗经村镇的田野与车间里结出了富民的硕果。胜珺食品酱菜园内,现代高科技工艺沉淀着时光与《豳风》“七月亨葵及菽”的古法智慧。公司总经理刘庆荣拿起一瓶“崇德礼”谢列“土老妹”产品“采苓菊益生酱菜”介绍:“‘采苓’启发我们深挖本地特色农产品菊芋(洋姜)的价值。它富含益生元,我们联合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结合古法低盐发酵工艺,创新推出健康酱菜系列。”更令人瞩目的是其“采苓”菊芋面,将优质菊芋粉科学融入面条,兼具低升糖指数与高膳食纤维特性,完美契合现代健康需求。
这份“诗意的创新”不仅丰富了餐桌,更惠及乡邻。胜珺食品与周边农户建立了稳定的菊芋订单种植合作,建设标准化基地,保障了原料品质,也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以前种洋姜,卖不上价。现在公司保底收购,收入稳当,心里踏实!”种植户赵老汉的笑容里满是满足。菊芋产业链的延伸,让《诗经》的草木焕发新生机,成为富民兴村的“绿色引擎”。
深植沃土:文化种子绽放融合振兴之花
漫步在诗经村镇,毛公祠的编钟余音仿佛仍在梁间萦绕,君子馆车间的机床节奏铿锵,胜珺酱菜园的气息醇厚馥郁,罗圈儿烧饼的鏊子滋滋作响,“诗歌牌”芝麻酱香油的芬芳丝丝缕缕。这看似迥异的声响与气息,却在《诗经》千年文脉的统摄下和谐共鸣。河间诗经村镇的探索深刻启示我们:文化振兴绝非孤芳自赏。
植文脉铸魂:紧紧抓住“诗经发祥地”、“毛诗故里”这一无可替代的文化根脉,将其精粹(礼乐精神、工匠哲学、草木情怀)作为塑造品牌、提升品质、凝聚人心的核心灵魂。“尊福庄·崇德礼”品牌、诗经文化艺术节的沉浸体验、工业制造的匠心标准、农产品的诗意命名,皆源于此魂。
创新融合共生:打破产业藩篱,以文化为纽带,串珠成链。诗经艺术节引流聚气,“尊福庄”“崇德礼”品牌提升价值,罗圈烧饼与诗歌牌香油传递“诗经味道”,钻采模具展现“诗性制造”,菊芋产品实现“诗化农业”。文化为各业注入灵魂与溢价,各业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支撑与舞台,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生态。
匠心惠泽民生:所有发展的落脚点是富民兴村。文旅消费、工业就业、订单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多元产业铺就了丰富的增收渠道。村民在参与文化传承、投身产业发展中,找回了对乡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内生动力澎湃不息。青年返乡创业,工匠潜心钻研,共同绘制着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
那深藏于街巷砖缝、熔铸于钢铁锋芒、发酵于陶瓮深处、飘香于灶台案头的“歌诗的种子”,从未沉睡。它们在新时代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在文化与产业的交响中,正破土而出,拔节生长,终将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连缀成一片生机勃勃、荫蔽乡土的振兴森林。这,正是文化的力量——让千年的歌咏,化为今天街巷里最动听的振兴乐章。
值班总编: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