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谭亲梁散文︱抗战文物拾遗

编辑:黎凯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作者:亲梁


    再过十七天就是9月3日,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对这一天我们不能忘记,对8月15日即日本鬼子宣传无条件投降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对日本鬼子的侵华罪行和对中国人民的残忍屠杀我们亦不能忘记,因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只有不忘历史,才能铭记教训,才能不断自强,华夏民族才有和平美好的未来。


    可在前段时间,有些抖音和自媒体在胡言乱语,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下的是“终战诏书”,并非“投降诏书”,说日本没有正式投降。这完全是痴人说梦、一派胡言,让人非常愤概。我记得爷爷生前就多次说过:“日本鬼子投降的第二天(1945年8月16日),蓝田街上(当时有“小南京”之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表示了庆祝。”确实,日本鬼子是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的,向中国政府递交了正式投降书,承认无条件投降,这些千真万确。

    111.jpg

    即使是我个人,也在前几年拾遗到了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证据”,那就是1945年8月14日的三份原版报纸:第一份是国民政府《中央日报》中华民国卅四年八月十日第三O九四号的号外,消息的正标题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副标题是“接受波茨坦会议宣言”;第二份是中共中央《新华日报》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的号外,消息的大标题是:“日本接受投降条款”;第三份是同日的《无锡日报》,有三个大标题,分别是“日本签字投降”、“世界和平方兹实现”、“日本降书要点”。以上都是原版史料,日本鬼子侵华暴行、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事实铁证如山,毋容置疑,更不可否认。

    222.jpg

    我们再看看三份报纸的具体内容。《中央时报》号外的正文有:“(中央社重庆电)日本东京十日广播里接受联合国波茨坦会议宣言,无条件向联合国投降,日本天皇定十三日向陆海空军全体广播准备接受事宜”等文字。《新华日报》的正文有“(本报据旧金山十三日广播)报界联合会和美国广播公司宣布:‘同盟社说:日本已接受投降条款’”等文字。《无锡日报》的正文有:“波茨坦宣言法律约束力与日本宪法相等”等文字。众所诸知,《波茨坦公告》是中美英三国(后来苏联加入)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正式公开文本,既然日本完全接受投降条款,那么日本肯定就是无条件投降。既然《波茨坦公告》是中美英三国(后来苏联加入)共同发布的,那么日本向联合国无条件投降必须也包括向中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在湖南芷江和9月9日在当时首都南京,日本政府先后两次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均递交了无条件投降的书面文本。

    333.jpg

    此时也许有人好奇,这三张珍贵的旧报纸我从何处拾遗而来呢?我实事求是回答:从娄底收藏大家定梅先生处得来。前几年,他得知我正在地域文化研究,说手上有几份19458月刊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的旧报纸问我要不要?我从未看到过此类报纸,当然想要。几天后我得到了这三份旧报纸,当然我不能白要,对他做了必要的经济补偿。

    444.jpg

    我对地域文化探究的浓厚兴趣,其实十年前就开始了。从那时起,我每到一个地方出差或旅游,都会尽量利用休息时间去当地的博物馆或文化市场或古玩城看看,遇到自己喜爱的古书、老书、史料等,我就从工资中挤点钱买下,计划退休后做研究之用。近几年来,我亦常去定梅先生的也可文化和娄底古玩城转转,还多次去古玩交易会看看,收获还真不小。


    如我淘到了一张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江西省兴国妇救会”倡议的宣传单,大致时间是1932年,上有“坚持抗战”四个大字,并有图标和红色公章,还印有国民公约十二条,其中有:“不违背国家民族利益,不做汉奸和敌国的顺民,不参加汉奸组织,不做敌军和汉奸的官兵,不替敌人和汉奸带路,不替敌人和汉奸探听消息,不替敌人和汉奸工作,不用敌人和汉奸银行钞票,不买敌人的货物,不买粮食和一切物质给敌人和汉奸”等内容。我还拾遗了一张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日由“江西瑞全”发布的盖有公章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对日宣战告全国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通电》、一张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盖有公章的《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国民党一致压迫与屠杀中国革命民众言宣》,等等。从这些珍贵史料我们可以解读出:中国共产党从1931年的“9.18事变”后就坚决主张对日宣战,提倡发动民众、坚决抗战,这就印证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确实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这一切包括抗战主张都是毛主席为主提倡或提出的。


    此外我拾遗了一张盖有公章的《晋察冀地区在抗日战争中政治建设》和一个“延安抗大”的纪念铜墨盒,盒盖正中是毛主席头像,上方有五颗五角星,右有“成立十周年纪念”等字,左有“赠于延安”等字。“抗大”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1936年至1945年共培养了10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决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抗大”的校训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很巧的是,前年我拾遗了一个上世纪六十特意为纪念“抗大”而创作的小茶壶,上面有“抗大”校训的八个字。


    以上报纸、史料、器物的总量应是较多的,全国许多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应该都收藏了,一些大藏家手里亦有,因此其收藏和研究价值不是特别大。然而大多的时间毕竟已过去80年或更久,因此可称之文物了。若继续散落民间并无序流转,则恐会慢慢毁损甚至消失,因而我既遇之就想办法尽力收藏之,之后加以保护和研究,略尽自己微薄之力。我这种收藏方式,也许可称为“拾遗”,而“收藏+研究”的方式,则也许更有价值。


(2025年8月17日写于弈茗书屋)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