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德馨道隆 芳溢天南——记岭南名宿卢乔根先生艺术馆与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吴妍俊
大鳌镇:岭南沙田水乡的文化沃土
大鳌镇地处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东南端,东临中山市横栏镇,南接珠海市斗门区,西毗睦洲镇,北依江海区外海镇。这方由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冲积而成的沙田水乡,由大鳌岛和红卫岛组成,拥有四百余年的开发历史。其建制可追溯至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从最初的江心村落发展为现今辖1个社区及16个行政村的规模。
与常见认知不同,大鳌先民多由中原辗转迁徙至此,以围垦造田的开拓精神建立起独特的农耕文明。西江支流纵横交错的地理环境,不仅塑造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景致,更孕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素有“沙田一枝花”的美誉,居民秉承耕读传家传统,形成了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的文化氛围。
尤为独特的是当地的红棉崇拜文化,百姓将挺拔的木棉视为天然巨笔,以江河塘田为墨砚,这种独特的自然审美催生出灿烂的人文景观。正是这样的水土滋养,使大鳌镇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沃土壤,更培育出众多艺术名家,成为岭南地区后起的文化重镇之一。
百年薪火:特沙小学与艺术基因的播种
坐落于新会区大鳌镇永安路7号的特沙小学,其前身为始建于1925年的学堂,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校以“培养博爱之心,成就博学之才”为办学理念,依托美术名师张煜锋编写的《水墨飘香》《墨彩飞扬》为教材,将本地风物,如慈姑、荷花、渔船等融入教学,极具本土特色,2022年获评为江门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追溯校史,卢乔根先生的父亲卢姜白(字广金)是特沙学校校董会重要成员。他胸怀教育远见,积极倡导平民教育,致力于让农家子弟平等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躬身践行孔子“有教无类”之理想。
尤为卓著的是,早在1925年建校之际,卢姜白先生便延请晚清名画家居廉高足、岭南画派先驱麦绮云先生担任美术教师。此举不仅开创了广东乡村现代美育之先河,更在乡野间播撒下艺术的种子,为日后岭南画派人才辈出奠定基石。
卢乔根:岭南艺苑的璀璨明珠
卢乔根(1915—2008),广东香山特沙村(今江门新会大鳌东卫村)人,岭南文化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巨擘。毕生醉心艺海,于书法、绘画、石鼓文(古称猎碣)、篆刻诸领域成就卓著,为岭南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巨大。
先生深研白沙笔法之精髓,秉持“法天地灵气,契自然生意”之理念,其茅龙书法公认为继明代陈白沙之后成就最高者。在石鼓文研究领域造诣尤深:考订补阙、详加注解十鼓文字,更集联近150对,堪称当代石鼓文集联之冠,备受学界推崇。其绘画承高奇峰、高剑父、林介如衣钵,笔下“白鹭”、“雄鹰”、“虎”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尽显岭南神韵。
先生艺术影响深远,曾于广东珠海、新会及港澳地区多次举办个展,出版《卢乔根书法集》《卢乔根书画集》《卢乔根石鼓文集联选》等著作。作品广被海内外博物馆珍藏,并流传至日本、新加坡及中国台、港、澳等地,获誉“当代颜回”。
作为岭南画派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先生秉承“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之艺术理念,在求索创新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其艺术实践极大丰富了岭南文化艺术内涵,有力推动其海内外的传播。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成就、高尚的人格魅力及对艺术教育的倾力付出,成为岭南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瑰宝与精神风范,必将永远激励后人追寻艺术真谛,为岭南文化之薪传而奋进不息。
卢冠英:红棉树下的翰墨气韵
卢冠英自幼承袭家学,受父亲卢乔根熏陶,精研书法之道。其书艺融汇颜筋柳骨之刚健、魏晋风骨之超逸,兼取汉简汉隶之朴茂意趣,于摹习古碑中汲古出新,自成一格。笔下楷、隶、行、草诸体皆深厚功力,风格雄浑开张,气韵醇厚高古。
及至晚年,先生心境愈趋恬淡超然,毅然隐逸乡野,于大鳌镇十围村那株虬劲的红棉树下设馆挥毫,以笔墨惠泽桑梓。每逢三月,木棉盛放如赤焰灼空。满树繁花映照着他凝神运笔之姿,神采奕然,“红棉书法家”之美誉遂不胫而走。斯人虽已逝,风范永长存。至今,在红棉盛放之时,乡人仍会拾取那如丹的落花,虔奉于先生昔日案前,寄托绵绵追思与景仰。
艺馆启新:文脉薪传的当代实践
为传承岭南文化,铭记卢氏家族卓越的艺术贡献,并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大鳌镇政府在特沙小学校园内设立卢乔根艺术馆。艺术馆将于今秋开馆的消息甫出,黄华欢、肖良平、司徒乃钟、刘凤林、范桂觉、秦健春、伍凯庆、容可权、陈默、石翌辰、何东爱、刘耀霞、叶丽等书画名家率先响应,慷慨捐赠佳作;全国多地艺术名家在他们的感召下,亦纷纷表示将捐献精品力作,以充实和丰富馆藏。据悉,该馆首批入藏品已近百幅,皆为近现代名家之精品。
乡村振兴:精神根脉的延续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建设幸福家庭、友爱乡村、和谐社会,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
卢乔根艺术馆的建立,彰显了大鳌镇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借文化润泽心灵,以艺术振兴乡村,此举正是将文化基因深植于乡村振兴肌理的核心实践,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举措。
艺术馆的建立,既是对先生艺术成就的崇高礼赞,更是岭南文脉在乡土深处的深情回响。它承载着卢氏三代人“以艺载道”的精神火炬,将大鳌镇四百年的沙田水韵、百年的美育薪火、三代的艺术精魂,熔铸为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文化灯塔。当木棉花再度灼灼盛放,当学童的墨香晕染慈姑荷叶,当海内外游人在馆中驻足瞻仰,深植于乡土的艺术基因,必于新时代的春风里抽枝散叶,滋养一方水土的精魂,续写“德馨道隆,芳溢天南”的不朽篇章。此间气象,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乡土中国诗意栖居的生动诠释。
【本文作者】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顾问。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