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乡村振兴

一盒蜡笔 半生丹青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罗介金的艺术人生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新牌).png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王光兴 通讯员 吴妍俊  洪新爱)他是一位大学艺术教授,却自称“深山狂人”;他桃李满天下,画作享誉业界,却始终铭记自己是大山的儿子。这一切,都源于一盒改变命运的蜡笔。从广东清远桃源的农家娃,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教授,罗介金以画笔为舟,渡过岁月长河,走出一条融合个人奋斗与时代印记的艺术之路。

1.png 

深山启蒙:梦想被一盒蜡笔点燃

 

罗介金,1972年出生于广东清远桃源镇。青山绿水伴他健康成长,对家乡的深情,早已化为用画笔描绘故乡美景的种子。然而在那个年代,艺术对农家子弟而言,就如天上星辰遥不可及。幸运的是,姑丈从部队带回的一盒蜡笔,为他推开色彩世界的大门;小学校长罗柏榆房中悬挂的众多画作,更如暗夜星火,点燃了他的艺术梦想。自此,一条艰辛却璀璨的道路,悄然铺展。

2.png 

求学之路:幸遇恩师,砥砺前行

 

天资虽具,更需良师引路。罗介金的艺术之路,离不开恩师们的无私提携。初中时,美术老师祝廷伙发现了他的潜力,主动为他“开小灶”,奠定了其绘画基础。此后,他先在清远师范学院受教于谢彦华、陈观柱、成城、肖海颜等老师,学习国画、书法、油画等艺术门类。又在中山大学孙文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师从陈才煌、李朝晖、吴冷杰等名师,钻研艺术设计。其后,他又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深造,跟随陈志强教授、全心教授、谢少威教授钻研国画、书法、油画与漆画。

3.png 

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一名怀揣梦想的深山娃,到最终留校任教,成为大学教师,罗介金的每一步都印证着勤奋与机遇的交织。

 

艺术成就:扎根传统,心系时代

 

罗介金自号“深山狂人”,意在时刻铭记出身,并要求自己的艺术“不拘一格、不断创新”。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技法纯熟,既有充满中国风骨的水墨丹青,又蕴含西方艺术的写实精神,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

 

他的艺术成就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得到充分的体现:2014年在中山文化馆、2015年在中山西区文联、2016年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相继举办个展,并出版多部作品集。2017年,他在桃源画廊总部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曹崇恩罗介金艺术作品展》,同年3月在学院图书馆展出80余幅书画及印章作品。2018年1月,在中山市文联展厅举办师生艺术作品展。2019年,油画作品《阿福归来》获中国新闻、中山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他还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澳门举办联展。作品在美术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山日报发表,论文见于《美术大观》等专业期刊。其书画作品被国际友人及港澳台、国内艺术爱好者广泛珍藏。

4.png 

 艺术理念:源于生活,艺术滋养生活

 

罗介金教授坚信“艺术源于生活”,认为作品必须要反映当代社会才具有生命力;创作要发自内心,更要传递正能量。其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承载深沉的社会责任感。从描绘家乡的《忆家乡》系列,到反映社会现实的《和谐号》《岭南风骨》,再到致敬英雄的油画《抗非英雄》《抗疫英雄李文亮》《致敬平凡而伟大的逆行者》,他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饱含温暖与力量。

 

在母亲去世后,他怀着悲痛之情创作书法作品《孝顺帖》,以艺术唤醒孝道感恩,真正践行了“艺术滋养生活”的理念。

 

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德艺双馨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教师,罗介金教授三十余载潜心育人,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艺术设计人才。他不仅在校园内传道授业,更身兼广东省设计协会会员、中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山市西区美术书法摄影协会理事等多重身份,积极推动本地艺术生态的构建与交流。

 

在教学上,他倡导“立体教育”,勇于创新,曾将课堂搬进美术馆,把齐白石等国画真迹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直面艺术真迹;他深信艺术门类相通,鼓励学生不仅要钻研书画,也要涉猎诗歌,开阔胸襟。他本人亦在诗歌创作上造诣深厚,曾出版个人诗集,践行“诗画同源”之美学理念。

 

然而,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德艺双馨”的品格。他利用业余时间,常年深入中山监狱,为服刑人员讲授书画,以艺术引导他们重燃生活希望、积极改造。这份特殊的奉献,默默地感染着他的学生。在他的书画展览中,学生们自发组织义讲、义卖,将善款捐给山区教育,将老师的爱心与善举,薪火相传。

 

情系桑梓:艺术还乡,深耕产业

 

功成名就,从未忘本。作为中山市清远商会会员,罗介金教授始终记挂着养育他的故乡。他创办“桃源画廊”并担任董事长,以此作为反哺家乡的文化基地。画廊已收藏8八千余件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赢得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平台。

 

但他始终心系家乡清远的书画艺术发展及基础教育,希望以画廊为桥梁,加强与家乡艺术界的交流,为清远的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从那个手握一盒蜡笔、在山野间凝望的桃源少年,到如今在创作、育人与艺术推广之路上从容前行的“深山狂人”,罗介金教授的半生,仿佛一首悠远而深沉的山歌。他未曾辜负命运的馈赠,也从未忘却大山的呼唤,他以笔为篙,以情为舟,生动诠释了“德艺双馨”的深刻内涵。他的人生,既是一部个人奋斗的励志故事,更是一曲以艺术回报社会、用品德滋养学生的动人乐章。

 

 吴妍俊照片.png

【本文作者】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在《中国早报》《人民基层在线》《中国农业网》等新闻媒体发布作品数百余篇。

新版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领导名单.png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