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筑牢种业根基 赋能渔业未来 佛山市港种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两大重点项目揭牌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张兆伟 陆丽萍)9月18日,佛山市港种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港得顺”)在其位于顺德区龙江镇东海村的基地内,隆重举行产学研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佛山市农业农村局、顺德区农业农村局、龙江镇农业农村办、东海村等相关部门单位的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合作单位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共同出席,见证这一对顺德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关键时刻。
顺德区素以“鱼米之乡”著称,渔业产值占我区农业总产值近六成,是顺德区农业的核心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优质鱼苗供应和种业创新已成为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港得顺作为区内规模领先的杂交生鱼苗种生产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累计投入超3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升级与技术革新。
活动期间,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和振兴水产种业,是引领顺德水产产业走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必然之路。近几年,顺德区一直持续推动水产良种发展,通过优质草鲩、加州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涌现了一批以港种渔业为代表的设施设备完善、规模化的苗种企业,改变了以往依赖家庭化育种的局面。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顺德在主要淡水养殖品种方面缺少省级良种场,种业发展任重道远。此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与佛山市港种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是科研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是推动从“经验育种”向“科学育种”的关键之举。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合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树立产学研合作新标杆,切实助力顺德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本次揭牌的“港得顺检测实验室”和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两大平台,标志着港得顺正式构建起“产、学、研、检”一体化的现代化发展体系。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创建“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提供关键支撑,更通过科技赋能和质量提升,提高“顺德种苗”的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港得顺检测实验室”配备先进仪器与专业团队,实现药残检测、水质分析、种质检测、档案管理等全过程质量监控,从源头上保障“港得顺”品牌苗种的优良品质和安全可靠,为下游养殖户提供“放心苗”。
与此同时,与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将聚焦行业前沿技术问题,重点在基地共建、亲本选育、品牌建设、种质资源创新、病害生态防控、营养饲料优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关键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为顺德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揭牌仪式当天,佛山市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区委农办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谭逢显表示:我们水产产业发展的核心思路非常明确,就是围绕“养好水、养好鱼、做好菜”这一主线,推动水产业从传统养殖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转型。简单说,就是通过科技赋能前端养殖,通过标准把控中端流通,通过创新延伸后端加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在“养好鱼”的源头种业方面,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本地优质品种选育,推进“科学育种”。在养殖尾水治理方面,持续推进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工作,“三池两坝”生态治理技术,让养殖尾水变净水,实现“养好水”的目标,目前,全区已实施6.9万亩尾水治理。在质量安全方面,我们建立“源头管控-过程监管-上市检测”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每一批次水产品都可追溯、够安全。在流通端,打造产业链信息化平台,打通行业、企业、农户的信息壁垒,让生产端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同时我们也将些优质水产品,赋能我们顺德“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以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目标,发展具有顺德特色的预制菜产业,真正把“做好菜”落到实处。
港得顺负责人表示:“我们立志走‘品质路线,建百年老店’。今天这两个平台的落成,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依托这些平台,持续为市场输出更优质、更健康、更具竞争力的水产苗种,并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为顺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渔业发展贡献力量。”
业内专家认为,港得顺此举深度融合了标准化的质量管控与前沿的科研创新,不仅极大提升了港得顺的品牌竞争力与科技含量,也为顺德水产种业提质增效树立了示范标杆。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良种良法广泛推广,推动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业生态,有效带动中小养殖户增效增收,进一步巩固“顺德种苗”在市场的优势地位。
据了解,佛山市港种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2年,公司专注于生鱼、加州鲈等优质淡水鱼苗的繁育,年产能力位于佛山前列,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多个重点养殖区域。公司以“深耕细作,笃行致远”为理念,正全力冲刺广东省级原良种场资质。
值班总编: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