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村BA”“村超”爆火,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什么?
中国早报山东淄博讯(记者 张兆伟)时下,“村BA”“村超”出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作为乡村体育赛事,它们从贵州深山走向全国,甚至还走出国门,成为全民关注的文化现象,不仅让大家看到乡村的活力,也给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思路。这些赛事的火爆,不仅仅是体育的胜利,更是文化、经济与社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赛事爆火:乡村活力的激情绽放
“村BA”起源于贵州台盘村的“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村超”则是榕江县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 。两项赛事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走红。台盘村人口不到1200人,在“村BA”总决赛期间却涌入2万余人,网络点击量超千亿次;榕江“村超”常常吸引近5万名观众现场观赛,还吸引了诸多境外媒体关注,足球先生卡卡也亲临现场。
这些数字背后,是乡村体育赛事的巨大吸引力。这里没有豪华的场馆,没有昂贵的门票,没有明星球员,但却有着最纯粹的热爱。球员们或是农民,或是打工者,他们在赛场上奔跑,只为那份对运动的执着。观众们自带小板凳,带着自家的美食,为每一个精彩瞬间欢呼,他们的热情点燃了整个赛场。这种纯粹的快乐和参与感,是“村BA”“村超”火爆的核心。
赛事的火爆,也带动了当地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在赛场周边,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小吃摊、餐馆生意火爆,宾馆一房难求。据统计,2023年榕江县因“村超”累计接待游客7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台江县因“村BA”累计接待游客64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70%。“村BA”“村超”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带动了农文体旅商的融合发展。
文化盛宴:民族特色与现代体育的交融
“村BA”“村超”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在比赛间隙,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芦笙舞等民族文化表演轮番登场,身着民族服饰的各族同胞成为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文化元素,让赛事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榕江“村超”,球队名字充满乡土气息,如“腌鱼队”“卷粉队”,比赛前的“村歌展示”,让各族乡亲的歌声在球场回荡。台盘村“村BA”赛场边,竹编看台、蜡染刺绣摊位,展示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让赛事成为地域文化的“活态展台”,让外界看到了乡土文化的鲜活模样。
这种“体育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不仅丰富了赛事的内涵,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赛事,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让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经济引擎: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村BA”“村超”的火爆,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赛事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许多村民借此机会,开办农家乐、民宿,销售特色农产品,实现了增收致富。
据报道,榕江县在“村超”赛事带动下,新增经营主体2764户,其中餐饮业主体216户、住宿业主体113户、娱乐业主体23户。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6.26亿元,“村超”推荐官唐胜忠成为网络带货达人,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台江县也因“村BA”催生了“村BA”主题的文创餐厅、茶饮店、宾馆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赛事还带动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迎接游客,当地政府加大了对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乡村的生活环境。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服务了赛事,也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展望:持续发展与推广的思考
“村BA”“村超”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如何让这些赛事持续“火爆”,如何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地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保持赛事的纯粹性是关键。“村BA”“村超”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其没有被过度商业化,保留了那份对体育的热爱和乡土气息。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避免过度商业化的侵蚀,保持赛事的初心。
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通过媒体宣传、网络推广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可以开发相关的文创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赛事的附加值。
注重人才培养和赛事组织。培养一批专业的体育人才和赛事组织人才,提升赛事的水平和质量。同时,要鼓励更多的村民参与到赛事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村BA”“村超”的火爆,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它们让我们看到,乡村不仅有广袤的土地,还有丰富的文化和无限的活力。通过体育赛事,激活乡村的文化与经济,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这正是“村BA”“村超”带给我们的启示 。
值班总编:梓艺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