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古塞新生 云起沃野——山西左云千年文脉与产业振兴的双向奔赴

编辑:贺文生 发布时间:2025/11/21 来源:大同市网络视频传播协会
分享到:

       中国早报山西讯(特约记者 徐崇广 通讯员 常 勇)塞北高原,长城脚下,山西左云这片沉淀着十几万年前人类活动印记的土地,正以跨越千年的生命力书写着新的传奇。从春秋北狄牧地到战国武州塞疆,从汉时恒州到元代大同属地,历史的年轮在这片12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刻下深深印记。11月18日,大同市网络视频传播协会一行20余人踏上为期两天的探访之旅,解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的产业密码。

图片01.jpg

       数字赋能:乡村e镇激活全域发展新引擎

       走进左云县乡村e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镜头前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区陈列的优质好物、培训室里专注学习的学员,共同勾勒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这里集直播、展示、培训、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以“左臻云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为本地企业、合作社及创业青年提供全流程电商服务,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图片02.jpg

       依托阿里巴巴淘宝教育共建的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农产品上行快件物流补助政策加持,左云正构建“产业+电商+品牌+人才+配套”的五位一体新业态。曾经深藏塞北的农特产品,如今通过云端走向全国,让“塞外丝路粮仓”的美誉插上数字化翅膀。左云县商务局局长李明的话道出核心愿景:“我们要让左云臻品超越味蕾体验,成为传递地域文化的桥梁。”

图片03.jpg

       匠心守艺:传统美味闯出现代市场天地

       在“英盈”玻璃蒸饺生产车间,科技与传统的交融演绎着舌尖上的匠心。无尘净化车间里,智能设备有序完成清洗、和面、绞肉等工序,恒温储藏室保障食材新鲜;手工制作坊内,工人们遵循传统工艺剁馅、拌馅、包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对品质的坚守。晶莹剔透的饺皮包裹着醇香馅料,咬下一口浓汁四溢,这道融合了精选食材、手工技艺与秘制配方的美味,在广交会上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图片04.jpg

       从田间到餐桌,从手工作坊到标准化生产,“英盈”玻璃蒸饺的蜕变,是左云特色美食产业化的生动缩影。这片孕育了莜面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地,正以严苛的质量把控和创新的生产模式,让传统风味在现代市场焕发新生,成为承载地域饮食文化的亮丽名片。

图片05.jpg

       绿色崛起:健康产业开辟多元发展赛道

       山西雁门古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5条世界先进工艺生产线全速运转,年产3万余吨健康饮品销往11个省市,沙棘系列产品更远销加拿大等海外市场。每瓶沙棘汁含1400毫克维生素C,蕴含18种氨基酸与20种微量元素,契合全球健康饮品消费热潮,凭借65%的全平台复购率抢占千亿蓝海市场。“一条雁门道,半部华夏史”,作为中国现榨沙棘品牌领军者,这里正全力打造健康绿色食品产业标杆。

图片06.jpg

      而在山西蓬勃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为农业赋能的故事同样精彩。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这家省级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站,构建起从茎尖剥离到一级种生产的完整体系,培育的脱毒马铃薯品种让亩产从1000多斤跃升至3000斤以上。年产能2000万粒的脱毒微型薯、600万斤原种,不仅销往周边省区,更让“小土豆”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值班总编辑 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