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马国湘:以财富筑文明方舟,让古建辉照千年——若梁思成林徽因在世,亦当为这壮举击节赞叹

编辑:路漫 发布时间:2025/10/26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安徽讯(王无际)当安徽蚌埠龙子湖的晨曦穿透薄雾,“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内,那些曾在岁月里濒临湮灭的木构砖瓦,正以挺拔姿态诉说着一场跨越时代的文明守护。2025年10月17日至20日,我们再次受邀共同踏上这片承载中国古建民居文化重要的传承之地。在6号湖心岛“成龙岛”的盎然绿意与古建群落的厚重沧桑交融间,马国湘——这位以个人财富托举民族文脉的行者,其壮举若让当年为古建保护奔走的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得见,亦定会为之动容、由衷赞叹。

马国湘:以财富筑文明方舟,让古建辉照千年——若梁思成林徽因在世,亦当为这壮举击节赞叹(图1)

回溯早年,马国湘从培育“天下奇珍异树”起步,在草木枯荣的循环里积攒最初的资本;而后深耕房地产领域,于时代浪潮的奔涌中构筑起坚实的财富根基。但他从未将财富视作私藏的珍宝,反而将其化作打捞濒危文明的“巨网”。当多数人沉迷于商业版图的扩张、追逐数字增长的狂欢时,他的目光却牢牢锁定那些散落四方、在风雨侵蚀下即将坍塌的古民居——在他眼中,这些镌刻着中国传统建筑智慧、承载着乡土记忆与民俗风情的瑰宝,是比任何商业成就都珍贵的“民族基因库”,是绝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裂的文明根脉。这份超越时代的远见,与当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冒着战火硝烟勘测古建、为保护文物四处奔走呼号的初心,何其相似,跨越时空却心意相通。

马国湘:以财富筑文明方舟,让古建辉照千年——若梁思成林徽因在世,亦当为这壮举击节赞叹(图2)

2007年,“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荣誉加身,让人们得以窥见他财富背后深藏的人文温度。他深知,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留存”,而是“留得下来”与“传得下去”的双向奔赴——古建是凝固的历史丰碑,而人才是流动的文明火种。对职业教育的倾力投入,正是他为文化延续播下的希望之种,这份对“人”的重视、对传承链条的守护,恰是对梁思成先生“古建保护需薪火相传”理念最生动的当代践行。次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在他的捐建下焕发生机,葱郁草木间藏着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守,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处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态诗意空间,更让“湖上升明月”未来所秉持的古建保护“生态理念”有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打破了文化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壁垒。

马国湘:以财富筑文明方舟,让古建辉照千年——若梁思成林徽因在世,亦当为这壮举击节赞叹(图3)

2017年,注定是中国古建民居保护史上值得浓墨重彩铭记的一年——马国湘耗时多年、倾注心血打造的“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核心工程圆满落幕,这座占地5000亩、由“一大五小”6个湖心岛构成的园区,将450栋濒危古民居重新唤醒。这绝非简单的“旧屋翻新”,而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抢救行动:他的足迹遍布多地,将濒危的古建构件一一收集、妥善保管,再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按原貌精心复原,小到一块砖瓦的纹路、一处雕饰的肌理,大到一根木梁的弧度、一座院落的布局,都力求还原历史本真,不让文明在修复中失真。

马国湘:以财富筑文明方舟,让古建辉照千年——若梁思成林徽因在世,亦当为这壮举击节赞叹(图4)

如今走进园区,主湖心岛核心的“风情老街”,由近200栋徽派古民居组成,环岛水系勾勒出全新“二十四桥”景观,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成的“古戏台剧坊”,以罕见的室内古戏台形制,仍能让人想象当年丝竹管弦的热闹场景;源自安徽祁门渚口古村的“尚书故里”,倪氏大祠堂的主屋中留存着明代建筑原物,静静诉说着家族与时代的故事;从闽南泉州抢救而来的“红厝圣迹”,颜、蔡两族7栋老宅与500年颜氏宗祠相映成趣,尽显闽南建筑特色;修复后的“督军府邸”,以倪嗣冲“驻蚌督皖”时期的倪公祠为基础,成为展示皖北特色民俗的重要窗口;6号“成龙岛”上,“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独具特色,打造出“成龙+古民居”的独特文化效应。这些古建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套完整的“中国民居建筑立体通史”,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在此汇聚,完整呈现了中国民居建筑的演变脉络。这份规模化、系统性的保护壮举,早已超越个人力量的范畴,若梁思成先生见此“让古建集群活起来”的创举,定会感慨:这正是我们当年梦寐以求、奋力期盼的“让民族建筑文脉永续”的模样。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华夏大地,马国湘的担当在危难时刻更显厚重。他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投身抗疫一线,捐资捐物、协调资源,以最快速度为民众筑起一道温暖坚固的防线,最终凭借突出贡献获评“抗疫先进个人”。这份在危急时刻不计得失、挺身而出的社会责任,让人们读懂:他的公益之心从不限于“湖上升明月”的文化保护,更延伸到社会需要的每一个角落——正如林徽因先生在战乱年代仍心系民生疾苦、为苦难中的人们传递希望那般,马国湘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文明守护者,从来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将个人价值与社会福祉紧密相连。

如今,蚌埠原储备粮基地的六大仓库,早已褪去“储粮”的旧貌,摇身变为马国湘为文明留存的“宝库”。每座约2000平米的空间里,整齐存放着他多年来收集的古建构件与文物遗存——这些并非冰冷的木头砖瓦,而是他为“湖上升明月”未来发展、为文明传承留下的“火种”。他清醒地深知,古建保护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文明传承的新起点:今日精心珍藏的构件,或许就是明日园区升级、修复新古建的关键;今日妥善留存的研究素材,或许就能让后世学者解开更多建筑史上的未解谜题。这份“为千秋万代留根脉”的深远远见,与梁思成先生“为后世留存研究样本”的严谨治学精神,跨越近百年的时光共振,共同书写着对文明的敬畏与守护。

马国湘:以财富筑文明方舟,让古建辉照千年——若梁思成林徽因在世,亦当为这壮举击节赞叹(图5)

在“湖上升明月”的规划与运营中,马国湘更打破了古建保护的传统模式,坚持让游客“走进并享用古民居”——园区内引入故宫紫禁书院、徐锦江艺术中心等高品质文化设施,更成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永久会址,让古建不再是静态的展品,而是承载文化活动、连接中外交流的世界级舞台。世人常说,财富的意义在于“拥有多少”,但马国湘用一生的实践,给出了更震撼人心的答案:真正的富有,是“能为时代留下多少”。

马国湘:以财富筑文明方舟,让古建辉照千年——若梁思成林徽因在世,亦当为这壮举击节赞叹(图6)

他从一位在商业领域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彻底转型为文明的“摆渡人”——以“湖上升明月”的古建修复打捞濒危文脉,让即将消失的历史重焕生机;以教育投入培育传承人才,让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以生态理念规划园区建设,让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抗疫行动扛起社会责任,让公益的温度温暖人心。那些被他修复的古民居,如今已成为游客驻足流连的文化地标,让更多人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那些被他助力的事业,正持续为社会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而他倾力搭建的“文明方舟”,更让中国民居建筑的智慧与魅力,得以穿越岁月长河的阻隔,照向更远的未来。

马国湘:以财富筑文明方舟,让古建辉照千年——若梁思成林徽因在世,亦当为这壮举击节赞叹(图7)

当龙子湖的暮色缓缓漫过“湖上升明月”的屋檐,450栋建筑的剪影与天边的霞光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流动的“中国古建长卷”,美得动人心魄。马国湘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个人奋斗的范畴,成为一部关于“如何用财富守护文明、以行动践行担当”的时代教科书。若梁思成、林徽因先生泉下有知,看见这份以个人之力托举民族文脉的伟大壮举,看见“湖上升明月”所绽放的文明光彩,定会为这跨越近百年的文化坚守击节赞叹——因为他们当年守护古建、传承文明的初心,正在马国湘的行动中,在“湖上升明月”的砖瓦木梁间,绽放出愈发璀璨夺目的光芒。这样的马国湘,值得我们由衷敬佩与赞颂,更值得我们将这份“以财富筑文明、以行动护根脉”的宝贵精神,传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人看见:守护文明,从来都不是少数人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践行的责任与担当。

值班总编: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