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医院全员心肺复苏培训考核,筑牢生命防线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05/12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陕西讯(张家南 报道)

聚焦生命线,开启急救培训新征程

在医疗急救工作中,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核心技术,其与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操作稍有不当,就可能让患者失去宝贵的生命。“黄金4分钟”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时间窗口,每耽误一分钟,患者的生存希望就会大幅降低。基于此,富平县医院深知提升全院全员急救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近期分批次开展全院全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及考核,全力夯实“黄金4分钟”抢救基础。

富平县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强调心肺复苏技能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培训考核工作顺利开展。

全员覆盖,确保技能掌握无死角

为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医院制定了分层分批的培训考核计划,实现了全院行政职能、后勤保障、安保、保洁、医师、护理、药师、技师等岗位人员的全覆盖。

第一批次(4月22日-23日):针对行政职能、后勤保障、保安保洁等岗位人员开展心肺复苏培训及考核。这些岗位虽然不直接参与临床救治,但在紧急情况下,他们的及时响应和基础急救技能的掌握,同样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本次共有230余名人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

第二批次(5月7日-9日):完成对医师、药师、医技岗位人员的心肺复苏培训考核。这些专业人员是医疗团队的核心力量,他们具备更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在急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培训过程中,他们对心肺复苏的操作规范、团队协作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共有320余名人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

多元考核,精准指导促提升

培训后的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参训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考核内容涵盖了多个维度:

操作规范:严格规范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通气比例等操作指标,确保每一次按压和通气都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按压深度需达到5 - 6厘米,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 - 120次/分钟,通气频率为每按压30次进行2次通气。

人文关怀:注重急救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及复苏体位的调整,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让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设备使用:熟练掌握除颤仪、呼吸器等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运用设备进行抢救。考官现场进行点评,并针对“按压时手臂垂直”“纠正触摸颈动脉位置”“正确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等细节进行示范和纠错,帮助参训人员进一步规范操作。

实战模拟,打造真实急救场景

为了使参训人员更好地应对真实的心脏骤停突发事件,培训采用了实战模拟的方式。通过“模拟人”复现心脏骤停场景,要求参训人员迅速完成评估、呼救、按压、通气、复苏后评估全流程。在模拟过程中,参训人员需要独立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急救操作,并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这种实战模拟方式,不仅让参训人员更加熟悉急救流程,还提高了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实战模拟训练,他们对心肺复苏操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急救能力

为了确保急救技能不被遗忘、不断更新,医院建立了复训机制,每年对全院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培训,并进行复考,以检验培训效果,确保全员技能“不过时”。同时,医院计划在院内设置急救宣传栏,向公众普及心肺复苏技能,推动“人人懂急救,人人敢施救”的社会氛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院内部的急救能力,还能为社会的急救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成效显著,构建生命守护新局面

这场“全员大练兵”不仅刷新了急救技能标准,更重塑了医院的安全文化基因。如今,每个岗位都成为了生命守护节点,每名员工都化身急救先锋,“以患者为中心”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实可感的生命保障。未来,富平县医院将继续开展此类培训,并将其常态化、精细化,为医疗安全注入更强的保障,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医院也将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升急救能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急救体系贡献力量。

值班总编: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