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在迎考的紧张日子里
高考的脚步声近了,紧了,老师、同学心急如焚地扳着指头掐算着“还有三个月……只有两个月……仅有一个月……”,严峻的命运之神的降临时刻“七八九”,弹指间就要到来……“争渡,争渡”,无不“惊起一滩鸥鹭”,我们每个应考的“鸥鹭”,为了“争渡”“龙门”——为了跻身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忙得“三月不梳头”,“废寝忘食”,在“教室-食堂-寝室--教室”这条专线上疲于奔命。尽管如此,但我们每当想象、展望美好的明天,倒也觉得“充实”,“为伊憔悴终不悔”。
在紧张的迎考日子里,我们的攻坚方式是争分抢秒地“拼搏”!桌上的复习资料堆成一座座平顶小山,手里的卷子多得象廉价贱值的“煎饼”,每“吃”一次至少就是一二十“张”。老师日夜“守护”在我们这些“饕餮者”的身旁。但我觉得这倒也别有一番风味,我们既有“采菊东篱下”投足举手之辛劳,又有“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不少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紧绷心弦的,而是在紧张之弩末有松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我们懂得它的含义及其对考试获胜的重要意义。紧张一过,则往往唱唱歌来活跃活跃、调剂调剂我们的生活,即使是“喊”上一句半段,或者是“把A调唱成B调”也没有多大妨害;还看看有趣的文章,欣赏乃至“疯疯癫癫”“胡诌”一些小“诗”,如我读了《谈机遇》这篇文章,见里面有句引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特别有意思,便“信天游”,戏谑为辞:“东风给予朱郎便,高考中榜扭乾坤”;我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中还“挤”出时间来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总之,我们决不是想把自己潜入“题海”之“底”、沉闷不已,而是要既紧张,又松弛,且快活。
然而,在这迎考日子里,我们又不得不向老师,向家长提些建议:首先,老师应让我们这些受严厉“管辖”的“殖民地”“悍然”“宣告独立”,即给我们自主权,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自为政”,搞好迎考。其次,希望家长别对我们施加压力——“恨铁不成钢”,用心良苦;但要想成“钢”,还得靠“铁”的本身起变化,光只“恨(铁)”,哪怕“恨”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还是让我们撂掉“包袱”,“轻装”“上阵”吧。
总之,通过主观上紧张的复习,辅之以愉快的情绪,客观上添加老师、家长合情入理的关心,我们相信:花了的心血不会白费,她总是会给我们以成功的奖赏的。(1989年高考补一班学生 朱晓河)
【作者晓河律师2025年注解】
今天是2025年5月19日,农历的4月22日,是我的农历生日。今天,我“年富力强”、86岁高龄的老父亲(双峰八中退休教师)送给了我一件非常开心的“礼物”——36年前我读“高四”(高考复读班)时写的文章《在迎考的紧张日子里》,即1989年上学期我曾在双峰八中高三补习1班(班主任杜德如老师)参加高三年级作文竞赛的获奖作品(二等奖),这篇文章现在读来倍感亲切和惊喜。如果时空回流,今天已满57岁的我,确实难以复写出当年这么“美好”的情怀和文章来,说明那时的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个八十年代末的高考录取率很低,在20%左右,真可谓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尽管高考复读的确很辛苦(起早贪黑),但复读的比较普遍(不像现在公立学校不招复读生了),也不丢丑,多是在想“鲤鱼跳龙门”,特别是农家子弟,总想通过高考这条路扔掉“锄头棍”……那年代的高考是每年七月的七八九号这三天,天气比较热,只有吊风扇,没有空调……
太平盛世,日子好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就是36年前的高考“幸运儿”,考上了湖南省司法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忠诚的法律人……年复一年又是一年的高考来临(每年六月的七八号),谨以此文,祝愿莘莘学子们,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考出好成绩,金榜来题名,前程恰似锦。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