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社会新闻

线上线下超200万人次围观 南沙蕉门河上赛龙超壮观!

编辑:梓艺 发布时间:2025/05/25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张兆伟 陆丽萍 通讯员 罗瑞娴 刘冰汧 张丁璞 罗慧敏)5月25日,备受瞩目的广州农商银行杯2025南沙龙舟大赛在南沙区蕉门河(南沙万达广场至南沙图书馆河段)盛大举行。作为2025年广州体育嘉年华系列赛事之一,本届大赛以“图南奋楫・逐梦全运”为主题,不仅汇聚了大湾区50余支精英队伍、1000多名运动员同场竞技,更在赛事规模、文旅融合、商圈联动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成为展示南沙城市魅力与体育精神的重要舞台。赛事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线上线下共吸引了超200万人次市民和游客观赛。早晨七点开始,蕉门河两岸早早地就围满了人群,一开赛观众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比赛的精彩瞬间。当龙舟飞驰而过时,现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为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声音响彻云霄。最终,东涌镇男子龙舟队以不到一秒的冲线时间优势,拿下今年南沙镇街组的第一名,全队队员光着脚一起站上领奖台,捧起金杯和彩旗,高高举起手中的桨。

微信图片_20250525194327_副本.jpg

东涌队“光脚不怕穿鞋”勇夺第一

本届龙舟大赛开幕仪式上,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表演让人大饱眼福。舞狮表演生动地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滑水板表演令人兴奋,运动员们在水面上如履平地,展示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激起层层浪花;镇街游龙队伍让在场的市民和游客深刻感受到了南沙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无人花船巡游如梦似幻,为赛事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而桨板巡游则展示了水上运动的别样风情。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响起,比赛项目正式开始。瞬间,蕉门河上鼓声震天,龙舟如离弦之箭。各参赛队伍的选手们齐心协力,他们高喊着统一的口号,划桨动作协调一致,鼓手的节奏控制得当,每一次划桨都充满力量,龙舟在水面上疾速前进。

南沙今年龙舟大赛在城市客厅的蕉门河上最繁华段落举行,首次举行的龙舟饭席开两百围,同样位于中心地区的市民广场举行。连接两处热闹之地的还有龙舟集市,到处可以听见市民游客的欢声笑语,充满浓浓的端午节庆氛围。

在广东地区,赛龙舟是一项被称为“要赶着去救屈原”的集体运动。各镇街为了集体荣誉,更是早早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练习,对“第一名”的金杯虎视眈眈。本届龙舟大赛冠军被东涌镇夺下,每个队员光脚上台一起领奖时都眉开眼笑。赛后,队员们捧起奖杯,举着印有南沙东涌标志的船桨欢呼雀跃,互相感谢彼此的团结一致和努力付出。“赢得冠军非常开心,我们的团队精神very good!”东涌队女鼓手告诉小南,“我作为团队的鼓手深感责任重大,因为要将比赛节奏很好地带起来,帮助大家取胜。赛前训练的二十多天中经常下雨,队员们都非常辛苦,感谢大家的齐心协力,完成了我们站上领奖台的目标!”领奖后,东涌队还前往市民广场共进龙船饭和特色烧猪,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

微信图片_20250525194323_副本.jpg

传统文化焕新彩,龙船饭里寄深情

龙船饭,源自古代龙舟竞渡时村民为健儿备餐的传统,如今早已从一顿饱饭升华为集仪式感、归属感、美好祝愿于一体的文化象征。

正午的蕉门河畔,擂鼓余韵未散,市民广场已升腾起袅袅炊烟。在2025南沙龙舟大赛决出胜负后,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龙舟健儿们换上便装,与市民游客共赴一场流淌千年的民俗盛宴。此刻,氤氲着岭南水乡特有温情的龙船饭,正将"食过龙船饭,顺风又顺水"的传统祝福,化作联结湾区情感的味觉纽带。

记者了解到,本次"优品南沙龙船饭"以潮汐为谱,烹煮渔舟唱晚的鲜香密码。精选南沙优质食材,为食客们呈上一场味觉的盛宴:大盘菜,满满一大盘汇聚了南沙河海的精华;“一鱼多吃”更是将鱼的鲜美发挥到了极致;还有寓意着“一举高粽”的糯米饭拼粽子和新鲜时令的本地水果。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桌占据c位的“南沙大盆菜”格外吸睛,也是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来自湾区青年队的澳门青年徐铭鸿说,“大盆菜掀开盖子的那一刻就是满满的惊艳,有虾有鲍鱼有猪脚,食材很丰富!每上一个菜大家都是‘手机先吃’,那种感觉特别好!”

来自湘潭大学校友会龙舟队戴坤是一名“新南沙人”,正在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友们介绍龙船饭的特色和精华,“这道盆菜里有很多南沙特色的食材,比如黄阁烧肉,白切鸡,还有香甜的横沥玉米”,戴坤告诉记者,“今天比赛的地段非常棒,在我们的蕉门河城市客厅,两岸风景优美,还有很多观众为我们打气,比赛后来吃上热气腾腾的龙船饭立刻又活力满满了!”

除了龙舟健儿们,现场还有不少市民朋友拖家带口来共同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市民黄先生带上一家人,一早赶到龙舟赛的现场为健儿们呐喊助威,“今天观赛的感受非常好,是一场人山人海的盛会,龙船饭的寓意也特别棒,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鱼’,还有代表着团团圆圆的‘盆菜’,我们全家人都特别开心!”

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现场还有岭南特色节目助兴。当威风凛凛的南沙醒狮踏着铿锵鼓点腾跃翻飞,原生态咸水歌谣裹挟着海风咸香在耳畔回荡,新创南沙主题歌曲用激昂旋律奏响时代强音——这不仅是舌尖上的盛宴,更是南沙文化传承的美好展现。当美食遇见民俗风情,当龙舟健儿以桨为笔书写同袍情谊,这场跨界交融的文旅嘉年华,正以美食为媒、文化为魂,在觥筹交错间架起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鸣的金色桥梁。

微信图片_20250525194330_副本.jpg

赛事规模创新高国际范十足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南沙龙舟大赛在参赛规模上实现了大幅提升,参赛队伍从去年的32支增加至51支,参赛运动员超1500名,较去年翻了一番。赛事设置了男子22人龙舟400米直道竞速(镇街组、社会组、邀请组)和12人龙舟400米直道竞速(混合组、高校组)等多个比赛项目,涵盖了不同群体,充分体现了赛事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吸引更多大学生来到南沙,感受南沙的活力与魅力,今年赛事特别设置了高校组,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各大高校的积极响应。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15支高校队伍齐聚南沙,在蕉门河上展开激烈角逐。比赛现场,高校组的选手们全力以赴,他们整齐划一地挥桨,动作有力而迅速,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水面飞驰。高校组的设立,不仅为年轻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的青春活力和文化氛围。这些高校队伍的加入,将为大赛注入新鲜血液,让古老的龙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与发扬。

“很累但真的很开心!”港科大(广州)龙舟队选手、意大利籍学生Sergio Sammarchi在接受采访时如此总结两轮比赛。他认为,赛前只进行了三次集合训练,第二轮时大家体力精力没有第一轮充沛,因此有些遗憾无法进入决赛。但是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大家深深体会到这是一项非常考究合作的竞技,任何一个人单独很强可能无法决定结果,只有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赢得比赛。这是他第二次参加龙舟比赛,但他非常希望明年也能继续参加。

同样来自港科大(广州)龙舟队的德国籍学生 Hagen Leonard von Chamier表示,虽然他在德国也曾参加过龙舟赛,但远远没有这次在南沙的比赛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有五十多条船都在尽力比赛,非常刺激和壮观。“因为看到每个人都在尽力向前,所以我在其中也被带动了,会拼命地付出和努力,这让我觉得像充电一样充满了能量。”

今年第二次参赛的湾区青年队是一支由粤港澳台青年和外国青年一起组成的队伍,他们今年用上了“秘密武器”——炭纤维桨,这也让他们信心满满。香港籍青年黄颖麟认为,今年用上了新的龙舟浆板后大家觉得划起来又省力又快,外国青年的加入也让整个团队在训练和比赛时有着跨文化的轻快氛围,过程非常愉悦。“龙舟赛强调的是齐上齐落,一旦有一个人不小心分神,可能船就会慢下来。所以大家在集体训练过程中都会有心意相通的感觉,非常奇妙。”

毛里求斯青年Sebastien Leung For Sang今年第一次在南沙参加龙舟赛,但在他的家乡,龙舟和粽子也是他伴随他成长的“童年记忆”。“我的奶奶每年都会用大米和竹叶做成粽子,我们在毛里求斯也会举行龙舟赛,但南沙这边的比赛完全不同,有好多人参加围观,很热闹,参加的龙舟队划得飞快,让我这个‘老外’也会全情投入,参与感很强。”他用“乱七八糟”来形容团队的第一次集训,经过四次训练后他们有了今年的成绩和进步,他觉得非常自豪。

俄罗斯青年Vladimir认真感受和分析了首轮失利的原因:“我清楚地感觉到有一瞬间开始,前排的人用力变少,导致后排的人开始吃力,最后拖累了整个结果。”今年他还将参加两次龙舟赛,一次在深圳,一次在珠江,但是因为他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南沙,因此对蕉门河非常熟悉,加上他去年也参加了蕉门河上的龙舟赛,他对在南沙比赛觉得最放松。Vladimir分享了他喜爱中国龙舟的原因——“从发号施令的一开始,所有人都全力向前,毫无保留,紧抓咚咚咚的节奏,我很享受这种开局就冲刺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250525194355_副本.jpg

文旅商体齐联动,跟着赛事游南沙

本届赛事的比赛地段位于南沙万达广场至南沙图书馆河段,这一区域更靠近核心商圈,是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要求的重要举措。将龙舟赛事与商圈相结合,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近距离观赏精彩的比赛,还能带动商圈的消费和人气,实现体育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南沙万达广场作为南沙的重要商业地标,周边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齐全。比赛期间,这里将成为市民和游客的聚集地,大家可以在观看比赛的同时,享受购物、美食等一站式服务。而南沙图书馆作为文化地标,也将为赛事增添一份文化气息,让体育赛事与文化氛围相互交融。

据介绍,选择这一比赛地段,不仅是为了提升赛事的观赏性和参与度,更是为了推动南沙区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南沙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通过将赛事融入商圈,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沙、走进南沙,促进南沙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2025南沙龙舟大赛期间,蕉门河和万达广场周边区域吸引人流量多达五万六千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在观看赛事的同时,深入了解南沙的魅力,赛事期间,联合百余家商户推出“2025南沙龙舟大赛限定套餐”,涵盖餐饮、住宿、购物、文旅等多个领域,为运动员、观众及游客带来全方位惠民体验,享受各种优惠和福利,真正实现“跟着赛事游南沙”,让更多的人走进南沙,了解南沙,爱上南沙。通过文旅商体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升赛事的附加值,还能促进南沙的旅游消费和经济发展,实现“以赛促旅、以旅兴商的”目标。

广州农商银行作为连续两年冠名赞助赛事的企业,除了广州农商银行,本届赛事还得到了众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包括各大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他们在赛事的组织、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有了这些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才使得本届赛事能够顺利举办,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升级和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525194800_副本.jpg

龙舟精神永传承,逐梦全运展风采

龙舟比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龙舟精神所蕴含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勇于争先的内涵,正是我们在新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本届赛事以“图南奋楫・逐梦全运”为主题,既是对龙舟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全运会精神的响应和践行。

参赛队伍们在蕉门河上展开激烈的角逐,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展现出龙舟健儿的风采。无论是镇街组、社会组、邀请组,还是混合组、高校组,每一支队伍都将为了荣誉而战,为了梦想而拼搏。

全运会组委会也组队参加了本届龙舟大赛,“尽管之前多次参加报道和组织,但这是我第一次在船上去参加比赛,我深刻体会到‘龙舟情’。从前桨、后桨的轮流训练,到形成团队默契,我们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虽然我们第一次上船时翻船了。同舟共济真的是在船上才能体会到。”2025年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传播大使、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谭弦接受采访时表示。

对于南沙来说,举办南沙龙舟大赛不仅是一次体育赛事的展示,更是一次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发展机遇的把握。通过赛事的举办,南沙将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文化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作为水乡南沙,龙舟文化是我们的特色文化,划龙舟、扒农艇备受南沙人喜爱。

龙舟这项广为人知、颇具民族文化深厚底蕴与特色的水上运动在南沙源远流长,南沙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区内各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龙舟“起龙”“采青”“探亲”等仪式活动,南沙人划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自宋代起,南沙就已经有场面浩大的九人龙舟赛。龙船样式也多有变化,有红龙、花龙、大乌龙、金头等,还有 龙船公 ( 雄性 ) 与龙船乸 ( 雌性 )。

近代以来,南沙龙舟以敢为人先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南沙曾经有过一支女子龙舟队,勇夺全国女子龙舟赛冠军。1987 年,她们首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三届女子龙舟赛便摘得桂冠,次年再获全国屈原杯龙舟赛冠军,打破了 “龙舟运动唯男子专属” 的传统认知。1990 年,受邀赴香港参加国际龙舟邀请赛,一举斩获第三名,就此叩开国际赛事的大门,让世界看到了南沙龙舟的力量与风采。

近年来,南沙龙舟更是蓬勃发展。广州南沙龙舟队多次获得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冠军。此外,南沙龙舟队还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龙舟的无限魅力, 曾获得2023年澳大利亚达尔文国际龙舟节标准龙冠军、第一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突出贡献奖。

从宋代古村的河涌竞渡到国际赛场的奋勇争先,南沙龙舟不仅仅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它更是南沙人民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近年来,广州南沙紧抓《南沙方案》机遇,重点依托滨海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水上特色运动项目,龙舟运动已经成为南沙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靓丽名片。

值班总编: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