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锐评

黎评|公园:城市更新与心灵治愈之钥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05/13 来源:本站
分享到:

中国早报评论员胡立成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公园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存在。初夏的太原,街角公园的月季盛开,年轻人奔向树荫,“公园20分钟效应”在社交平台上的刷屏,都揭示了公园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从科学层面来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报告证实了在自然环境中停留能有效降低皮质醇水平,缓解人们的压力。对于如今被熬夜加班、高压工作困扰的年轻人来说,公园无疑是他们在忙碌生活中的一片“世外桃源”。“公园20分钟效应”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人们对身心健康追求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环境对心灵的治愈作用,开始主动寻找能够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方式。

微信图片_20250513094743.jpg
 

太原的公园布局堪称典范。从汾河沿岸的街头游园到社区公园,它们分布广泛,如同城市的绿色脉络,串联起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退休老人、年轻人、遛狗者,都能在公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这体现了公园作为“第三空间”的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年龄、阶层的界限,促进了跨代际的知识流动和社会关系的重塑。


      在这里,人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公园这个公共空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互助的社会联系。与商场的绿化相比,老城区社区公园的烟火气更具魅力。下岗女工的缝纫机、退休电工的义务修理、孩子们的嬉戏玩耍,这些场景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它们让我们看到,公园不仅仅是一个生态景观,更是一个承载着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地方。它保留了城市的传统韵味,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


微信图片_20250513094751.jpg

 
       各地的口袋公园建设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举措。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口袋公园,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它们既满足了人们对绿色空间的需求,又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些口袋公园就像城市的“减压阀”,在缓解人们压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心理学教授用“现代人像电量耗尽的手机,公园就是无线充电座”来比喻公园的作用,十分贴切。德国心理学家的“软休闲”理论也进一步说明了公园对人们大脑的积极影响。在公园中,人们不需要专注投入某项活动,却能在放松的状态下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产生顿悟时刻。这表明,公园不仅是身体的休憩之所,更是心灵的启迪之地。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公园的建设和保护。让公园成为城市的标配,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园带来的福利。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公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的挖掘,让公园真正成为城市更新与心灵治愈的密码,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