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乡村振兴

贵州桐梓县“牛”劲十足“畜”势勃发“羊”帆起航 赋能乡村振兴

编辑:贺文生 发布时间:2025/10/14 来源:桐梓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中国早报贵州讯(记者 贺文生 王琨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将牛羊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传统养殖向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转型升级,一条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图片01.jpg

       近段时间,行走在桐梓的乡村田野,处处可见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在花秋镇的标准化牛舍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嚼草;在容光镇、羊磴镇的连绵山坡上,成群的黑山羊奔跑觅食,此起彼伏的“哞哞”声与“咩咩”声,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产业兴旺交响乐。

       走进花秋镇李坪村的羽锐养殖场,千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宽敞整洁,负责人何世焱正忙着给牛群添加草料。“我们场主要养殖西门塔尔牛和本地小黄牛,现存栏128头,预计年底可出栏70头,新一批还将补栏100头。”何世焱介绍,养殖场坚持绿色养殖,肉牛品质有保障,主要销往重庆和广东等地,市场供不应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得到了县里和镇上的及时帮助和解决,让我们对扩大规模充满信心。”

图片02.jpg

       花秋镇是桐梓县肉牛养殖大镇,现有肉牛养殖户5500户,年存栏2.81万头、出栏1.4万余头。在李坪村,三分之一的常住家庭都从事肉牛养殖,从养殖几十头的大户到三五头的小户,村民积极性高涨。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明强告诉记者:“村里目前牛存栏约1100头,肉牛市场需求稳定,效益可观。我们正在广泛宣传,鼓励在外务工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亲返乡创业,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图片03.jpg

       村民何星霖便是返乡养牛的代表之一。2015年,他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开始养牛,一干就是9年。“今年养了将近40头,已经出栏10多头,收入有20多万元。通过养牛,家里的生活条件一年比一年好。”何星霖笑着说。

      据统计,今年桐梓县肉牛养殖户达1.34万余户,存栏9.31万头以上,预计出栏4.07万头,产值将突破6亿元。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正成为桐梓肉牛产业的新标签。

      与此同时,桐梓的羊产业也发展得风生水起。在容光、羊磴、官仓等乡镇,农户普遍采用“林下放牧+圈养补饲”的生态养殖模式。这样养出的羊,肉质鲜嫩紧实、绿色健康,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图片04.jpg

       容光镇元丰社区的罗维芬是当地有名的养羊能手,她家养羊已有十多年。不仅自家养殖,还在镇上开起了羊肉粉馆,并借助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往全国各地。“我们养了七八十只正宗本地山羊,白天在山上放牧,回来只喂玉米面,这样养出来的羊肉味道特别好。现在通过快递,北京、上海的客户都能吃到我们的羊肉。”罗维芬说。

       在桐梓,像罗维芬这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桐梓通过“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打出“奖补扶持、品种改良、保险保障、链条延伸、品牌打造”组合拳,推动羊产业全面升级。容光镇螺丝村村民李建今年养了35只羊,他采取自宰加工的方式,通过线下和线上渠道销售。“逢年过节的时候是卖得最好的,比如端午、国庆、春节,线上平台能卖十来头,均价每斤65元,春节前后销售额能有1-2万元。”

       目前,全县有存栏肉羊10.6万只,存栏100只规模以上的养殖场(户)有95个。其中肉羊存栏数量最多的乡镇是花秋镇,数量达1万只。

图片05.jpg

       为推动产业效益最大化,桐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牛羊产品深加工。回锅羊肉、羊肉粉、冷鲜分割产品等纷纷走向全国市场。其中,“容光回锅羊肉”“羊磴坨坨羊肉”凭借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鲜美的口感,已逐渐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桐梓地域名片,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立足资源禀赋,桐梓正以“牛”气冲天的干劲和“羊”帆远航的魄力,持续做大做强特色牛羊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值班总编辑 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