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担当作为 求真务实 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早报江西赣州讯/图文/吕红生/编辑/韩同瑞/2022年,在赣州市应急管理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信丰县应急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始终聚焦“1+5”工作机制,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基固本、耳聪目明、防范在先、高效处置”工作方针,纵深推进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有力保障了全县安全稳定。
这一年,我们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坚决打好安全生产“保卫战”。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中心,有效推动“责任落实全覆盖、风险识别全覆盖、隐患整治全覆盖、宣传培训全覆盖、能力提升全覆盖”全面落实。圆满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工作,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燃气、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党的二十大期间派出18个安全防范综合包保督导组开展包保督导工作,确保了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敏感时期全县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全县意外事故起数明显下降,确保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22年,信丰县被评为全省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优秀县。
这一年,我们始终筑牢安全防线,成功打赢防灾减灾“防御战”。2022年,我县成功应对洪涝灾害和旱情灾情火情,抗击了1957年以来信丰县有气象记录最严重最持久的高温、极端干旱天气,打赢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防御战。紧急拨付救灾资金947.7928万元,成功避险转移19710人,保障47435名受灾群众得到生活救助,确保全县未出现因灾伤亡情况。同时,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责任制,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铁心硬手整治野外违规用火行为,精准设卡,全天候巡查检查林区火险隐患,全县森林防灭火形势明显好转。2022年,信丰县被评为全省森林防灭火“平安春季行动”平安县。
这一年,我们强化应急能力提升,全力打好应急救援工作“主动战”。2022年,我县新招聘30名专业森林消防队员,快速培养了一支“一专多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投入651.3万元补充完善防旱抗旱、疫情防控、救灾物资装备;成功举办2期基层应急力量专业培训班,通过综合应急演练、专项应急演练、桌面推演相结合,快速提升基层应急战斗能力;有力推动全县应急救援体系趋于完善。
潮涌桃江风正劲,春满橙乡景更好。2023年,县应急管理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紧紧围绕“1+6”攻坚提升行动(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体系建设、源头管控、专项整治、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全民意识“六大提升行动”)重点内容,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为信丰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大强党建,推动“应急+党建”走深走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局例会重要学习内容,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深度融合,将思想内涵转化为具体实践,有效保障全县安全稳定。
大建体系,持续完善基层应急体系。推动乡(镇)、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队伍示范点建设。最大程度整合有关力量,组建乡(镇)级应急消防站(所),设立村级(社区)专职应急管理员,保障应急工作经费,落实固定营房、办公场所,配齐办公设施和应急物资装备,做到应急救援队伍办公在一起、吃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大力攻坚,严密管控各类安全风险。大力推动县安委办办实体化运行,始终保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企业聘请第三方机构服务相结合,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家“会诊”,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督促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问题隐患整改到位。适时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整治清零“回头看”,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大抓落实,持续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持续紧盯重点行业领域,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纵深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和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自动化提升改造和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工作任务。大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杜绝非法违法行为引发事故发生。
大保稳定,认真落实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提升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技能。持续开展火灾、水库、山塘、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前落实防范措施,指导各类应急队伍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充分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大提能力,大力提升应急救援水平。继续充实县专业队伍和基层应急队伍力量,补充完善各类物资装备,定期举办基层应急队伍培训班,落实专业队伍一对一指导训练,强化实战演练,大力提升全县应急救援水平。
大扎基础,全面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大力开展全民安全意识普及行动。梳理汇总各行业安全常识、行为规范准则及防灾自救知识编制成册,利用主流媒体、电视、广播、小喇叭、微信、抖音等多种形式,进行铺天盖地宣传。同时,加大安全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