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用心用情用力办民生事 青海海东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中国早报海东讯(张雪峰)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发展首位,从就业创业的“稳”、医疗卫生事业的“进”,到教育改革的“新”,全方位发力、多维度施策,让民生底色更亮、幸福质感更实。
“刚毕业不太好找工作,处处碰壁,多亏工作人员不仅帮我修改简历,还根据我的专业推荐合适的岗位,让我顺利找到了工作,这个模式是真的好。”近日,应届毕业生小王对此深有感触。
小王所说的模式是今年上半年,海东市就业部门在全市推广的“三色”高校毕业生管理台账模式,即绿色代表稳定就业,黄色代表灵活就业,红色代表未就业毕业生,通过精准分类,为毕业生们提供就业岗位。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海东市举办招聘活动16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3万余个,完成各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6351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1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3万人次,高校毕业生总体帮扶就业率为94%……
“我们全市成功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30个,基本实现公立综合医院全覆盖”“规范审批诊疗科目和编制床位,新增床位85个,全市床位数达8559个”……
据介绍,海东市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补短板、打基础、谋长远,把卫生健康作为高质量发展引领性工程,纵深推进“健康海东”建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在做细医疗服务保障方面,海东市规范审批诊疗科目和编制床位,并认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季”活动,全市424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常住人口114.8万人,签约率达85.8%。其中,2个团队入围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评选案例名单,9个团队获省级“表现突出服务优质家庭医生团队”称号。
近年来,海东市医保部门充分释放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切实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紧紧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精细“对症”,精准“抓药”。
今年上半年,海东市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3.68万人,全市城镇职工共享受医保待遇150万人次;医疗总费用3.66亿元,统筹基金支出1.74亿元,个人支出1.9亿元;城镇职工住院报付比例为66.80%,城乡居民住院报付比例为63.88%……
秋日的阳光洒满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双树村,84岁的郑奶奶坐在炕头,看着家政人员熟练地搓洗衣物,嘴角扬起温暖的笑意。
“自个儿腿脚不利索,家政人员们一来,家里亮堂,心里也暖暖的。”郑奶奶说,每月两次的上门服务是她最期盼的“热闹”。
两年前,儿子因病去世后,郑奶奶被纳入低保,可家务活始终是难题。经相关部门评估,郑奶奶成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这份“政府买单”的关怀,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一老”连着“夕阳”的静谧,“一小”系着“朝阳”的希望。近年来,海东市把“一老一小”事业当作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头等大事,用政策温度与服务精度,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幸福保障网。
今年上半年,海东市聚焦一老一小,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着力推动全市养老服务“质”“量”双提升,投入资金1482万元,为2.6万名特困、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综合性服务。全面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定期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检查。
海东市全面落实各项资金政策支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地《海东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目前已印发实施;投入资金153万元,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给予补贴;投入资金2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特困困难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服务。
针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海东市全面落实《青海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813名留守儿童和289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流动儿童信息登记,全部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并实现了数据动态管理。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年以来,海东教育系统努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抓实 “校园餐” 集中整治和基础教育公平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上持续发力,同时聚焦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一个个惠民生举措和教育项目。
今年以来,该市133个教育建设项目开工率达60.15%;全市28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89万名学生吃上了营养、热乎的“营养餐”,热餐供应率达98.6%;全市防范治理校园欺凌和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市县联动专项督导检查,共检查学校32所,问题隐患238处,已整改238处,整改率100%。
值班总编: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