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为古蓼文化根系“培土”——霍邱诗人张孝玉的《壮陶阁书画录》点校本出版座谈会侧记

编辑:路漫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安徽讯(张正武  皖西日报记者:徐有亭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2025年8月9日,霍邱县新店镇举办了著名诗人、书法理论家张孝玉《壮陶阁书画录》(明清卷)点校本出版座谈会。来自合肥、阜阳、六安、霍邱及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领导、专家,社会各界来宾和文学艺术爱好者30多人欢聚一堂,各抒己见。

为古蓼文化根系“培土”——霍邱诗人张孝玉的《壮陶阁书画录》点校本出版座谈会侧记(图1)

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对张孝玉《壮陶阁书画录》进行评点。有的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有的直抒胸臆,画龙点睛;有的谆谆教诲,殷殷期望。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在城东湖畔、新店镇里回荡,热烈的掌声饱含着对张孝玉的钦佩和尊敬。由霍邱乡贤裴景福先生的旧居所在地新店镇举办的“张孝玉的《壮陶阁书画录》(明清卷)点校本出版座谈会”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与会来宾。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古籍整理的学术交流,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回家”——让裴景福先生的心血之作,在他的家乡以更易读、更鲜活的方式重现光彩。

“说到裴景福和他的《壮陶阁书画录》,熟悉书画鉴藏的朋友都知道,这部著录在历代书画文献中向来独树一帜。它不仅收录宏富,更以精准的考订、独到的评鉴,成为后世研究明清书画流传的重要依据。而今天我们能读到这部点校本,尤其要感谢孝玉先生的付出。他带着对家乡文化的深情,把乡贤留下的古籍精心点校,让晦涩的文言变得易懂,让散落在历史中的文字重新‘说话’。这不仅是对文献的抢救,更是在为霍邱的文化根系‘培土’——让我们自己的乡贤故事、家乡文脉,能被更多人看见、读懂、记住。这种情怀和担当,值得我们所有人点赞。”霍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开宝开诚布公。

为古蓼文化根系“培土”——霍邱诗人张孝玉的《壮陶阁书画录》点校本出版座谈会侧记(图2)

据了解,裴景福的鉴藏与著述,放在整个中国书画鉴藏史中看,也是一个极具价值的个案。“《壮陶阁书画录》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裴景福个人鉴藏经验的结晶,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清末民初书画鉴藏的风气与脉络。”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夏冬波介绍,以它为主题的研究,既不同于对单一藏家的考证,也跳出了单纯的作品梳理,而是通过“著录文本”这一独特视角,连接起鉴藏实践、文献传统与时代文化。这种研究路径,为书画鉴藏史增添了新的维度,也让读者对乡贤裴景福的认识,从“收藏家”延伸到了“文化传承者”的层面。

张孝玉,1982年出生于淮河岸畔的霍邱县临水镇,现为中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省书协学术委员、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阜阳市诗词学会会长。他长期致力于书法史、书画个案的研究与考证,并且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与旧体诗词创作有较高的造诣,获“谭克平杯”青年诗词提名奖,201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第七届“华夏诗词奖”。艺术永无止境,但追求和探索文学艺术的精神永远在路上。在此次举办的座谈会中,张孝玉的《壮陶阁书画录》(明清卷)点校本引来大家争相观看。

“霍邱是文藻之乡”,自古文人墨客辈出,仅晚清自现在就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像书画家赵不仁、书画家和书画收藏鉴赏家裴伯谦、著名的红色文学作家蒋光慈、未名社的未名四杰以及鲁讯研究的奠基者李何林教授都诞生在霍邱。”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季永直抒胸臆,进入当代,这里的文学艺术更是众星璀璨,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打工诗人柳冬妩等,他们的作品享誉大江南北。可以说霍邱这片土地是文学艺术的沃土,而张孝玉就是这片沃土中生长出的一株独秀。

这么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家乡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阜阳市城管执法局原副局长李运清深情地说,长淮汤汤滋养千年蓼城,大别山余脉浸润人文灵秀,这片红色热土既镌刻着革命史诗,更流淌着文脉悠长。而更让我们倍感亲切的是,这里正是孝玉会长的故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霍邱的文化基因,想必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之中。我与孝玉会长因诗结缘。三年前从阜阳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后,我寄情诗词,偶然得见他的作品,字里行间尽是才情与热忱。平日里,他忙于组织学会活动、协调文化事务,是圈内公认的 ‘热心肠’,却不知他早已在书法理论的深海中潜游多年。直到收到此次邀请,捧读这部点校书稿,才真正领略到他深厚的学养与惊人的毅力 —— 将《壮陶阁书画录》这样一部鉴藏经典系统整理,字字推敲、句句勘校,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付出。这份为传统文化立命的担当,着实令人动容,让人敬佩”。

出于对霍邱乡贤裴景福的敬仰,张孝玉耗时多年整理繁体古籍,逐字录入、断句、注解,挖掘其作为清代书画鉴藏家的文化遗产,将古籍转化为简体白话+注释,不仅是对文献的抢救性保护,更为家乡文化的寻根溯源贡献力量,有利于普及,填补淮河流域文化研究空白。通过这一独特视角,连接起鉴藏实践、文献传统与时代文化,为书画鉴藏史增添了新的活力。让先贤心血不被埋没,增强地方文化展示,让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字重见生机,使乡贤血脉焕发时代光芒。同时,大家就插图、注释、定位等方面给出修订意见建议。

“今天在裴景福先生的旧居之地讨论他的著作,意义非同一般。这提醒我们: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遥远的事,它就藏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藏在乡贤留下的文字中,藏在像孝玉先生这样默默耕耘的人手中”,新店镇党委书记卢俊勇表达心声:“希望借着这部点校本的出版,能有更多人了解裴景福,了解霍邱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家乡文化的发掘与传播中,让我们的根脉扎得更稳,让霍邱的文化故事传得更远”。 

值班总编: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