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亮相山东滕州 拓展影像边界,接续“在场”力量
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开幕式大合影
中国早报山东讯(特约记者 王海涛 通讯员 张晓寅/文 张双双 陈铮铮/图)10月15日,山东滕州,城市地标建筑、墨子湖隧道、购物广场、城市出租车……随处可见“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的宣传标识,无一不昭示着一场洋溢着青春热情的影像盛会正在上演。当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山东省文联、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滕州美术馆如期开幕。
本届大展以“青春无界 影像无边”为主题,设立纪实类、创意类、风景类、青年生活方式类、“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特设主题5个单元。大展得到国内外青年摄影人的踊跃支持,共计吸引近6万人参与,投稿作品超过78万幅,创下历届青年摄影大展之最。投稿者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更有旅居法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中国籍青年踊跃参与。
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惠东,枣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陈永生,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广部,滕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晓璐,中国摄协副主席潘朝阳,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于德海,以及来自天津、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直辖市的中国摄协团体会员单位代表、中国摄协青年摄影委员会委员、本届影展评委代表、院校代表和全国各地的青年摄影人等出席开幕式。
展览现场
刘晓璐在致辞中表示,摄影是光影的艺术,光影是摄影的灵魂。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滕州举办,充分体现出中国文联、中国摄协对滕州的极大关心和厚爱,活动不仅为传承弘扬墨子思想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青年摄影家展示交流作品提供了难得机会。他热切期待能以这次活动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通过青年摄影师的优秀作品,让更多人欣赏滕州的独特魅力,感受现代滕州的生机活力。
于德海致辞表示,举办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团结鼓励青年摄影人探索创新,确保摄影事业之树长青的务实之举。从本届入选作品中可以看出,摄影正在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表达方式,摄影与文旅融合正在为文艺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视角、新路径。他期待广大青年摄影人立足中华大地,扎根千年文化,厚植人民情怀,饱吸生活雨露,用镜头聚焦场景里的新时代,用艺术融合科技进步新浪潮,努力创作更多精品佳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才华和摄影力量。
展览现场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嘉宾分别为“优秀指导老师”“组织工作优秀单位”获得者代表和大展入选作者颁发荣誉牌和证书。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早在展览开幕前夕,一众入展作者在接受视频问答时,面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一而足——“真实、爱生活、浪漫主义、抽象、不着边际、自由、观察者”,正如当代青年追求个性和自我一样,青年摄影人也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着其观察世界、观照社会和表达自我的独特个性。本届入展的117件作品中,有的聚焦大国重器和强军梦想,展现出青年人的家国情怀、豪情万丈;有的聚焦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展现出青年人的别开生面、艺术巧思;有的聚焦家庭生活和个人成长,展现出青年人的理想追求、人生体验;有的聚焦观念创新和手法融合,展现着青年人的探索精神、艺术情怀。这些入展作品既让人看到传统的厚重,也让人感受到未来的律动;既有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也有对艺术本体的自由探索。徜徉于展场,目之所及不仅有扎根中国大地,捕捉乡村振兴、科技自强、文化传承的动人瞬间,也有面向世界和未来,用影像探讨身份认同、生态伦理、虚拟现实、人类命运等全球性议题的深度思考。
展览现场
杨盼的《搜救先锋》聚焦常年担负航空搜救任务的空军某旅进行高难度搜救科目训练,专题中的一幅作品中,一簇明亮的展场灯光循着夜间海上搜救训练的直升机灯光倾泻而下,压低的周遭光线尽显夜间大海的波涛汹涌;陈思彤的《一块河水》通过不同时间拍摄同一处河水,并将采集的水样封存起来,于展场将影像和装置合并展出,这一行为既是对时间停滞的记录,也成为阐述时间不可控的证据;李潇的《城市住宅肖像——塔楼》将镜头对准了烙印着时代印记的建筑,印刷在展场灯箱上的一栋栋高低不同的塔楼影像,让观者犹如步入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感受着所处城市的发展变迁;陈澍的《苕溪诗帖》将动态水流和静态影像合并呈现,晃动的灯光犹如日光倒映在河水上波光粼粼,让人大呼“生动”……诸如此类,“只照画不照墙”的老林灯光与展出作品从图像内容到视觉角度达成“订制”搭配,让作品越发鲜活,就连展场的文字介绍也因其稳定色温而显得光影灼灼,极具灯箱效果。沉浸在展场作品的一步一景间,尺幅不一的作品陈列和富有感染力的影像叙事,让展场形成兼具传播力和体验感的共创空间。
大展还专门设置邀请展,展出了由青年摄影家刘书彤策展的“在场”。10位摄影师的传统摄影方式与AI图像共同呈现了当代摄影作品的多元表达和创新突破。
展览现场
滕州是墨子故里,2400年前的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时至今日,滕州人的摄影情怀依旧浓烈。本届大展中,那些既关注社会现实,又充满实验精神的青年摄影师作品,让前沿且鲜活的青春视角,透过历史的取景框,重新聚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于是,从滕州美术馆展馆出发、探索滕州千年古城的“寻迹滕州”活动打卡,特别策划系列主题路线,吸引更多人在观展之余走进当地,以影像赋能文旅发展。而来到展场的“影”迷,不仅可以感受到青年人的创作活力和鲜活思想,还能体验最新摄影器材、打卡文创市集等。展览开幕当日,包括小红书、微博在内的多个社交平台上,带有“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我和墨子有个约会”等标签的话题引人关注。“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开到了家门口”“作品替我去那些我没去过的地方”“第一次感受到展览灯光的魔术手”等帖子留下了观展者和参展者的心声。
展览现场
来自山东省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王杰光影社”的一年级学生褚乔木一直端着相机在展场拍摄。当被问及观展感受时,她用稚嫩的声音回答:“这些作品画面构图很巧妙,作品很真实,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我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拍出这样的好照片。”
从2011年的首届到2025年的第六届,行经14年光阴,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到底给中国的青年摄影师带来了哪些改变?连续三届入选该展览的作者、山东艺术学院摄影系教师刘书彤说,“从美术馆创作者到摄影教育者,从参赛者到评委的转变,是青年大展给予我突破的力量”。从该展览首届入选者、分享者再到评委,摄影师刘磊感慨:“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见证了我12年的成长,它教会我三件重要的事情,感恩所有提携,坚持深入创作,并始终相信摄影的力量。”该展览第二届入选者、摄影师薄高鹏说,“青年大展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教会我将散落的记录升级为长期项目,鼓励我用新媒体让影像产生更大的维度,甚至能汇聚起公益的力量”。3个摄影人的影像故事映照着许许多多当代青年摄影师的身影,他们与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走过的路交错重叠,他们借助这个平台生根成长,也从这片绿荫下行至远方。
于是,我们在本届入展摄影师中看到了关于青年摄影大展的接力回响。凭借《扬州一梦》组照入选本届大展的周靖宇如此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不应当只考虑画面中的元素,还要去关注当这幅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时。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怎样的思考?”而通过聚焦现实与虚幻的作品《氤氲》入选大展的摄影师卢丽星则坦言,“青春的价值不在于被边界限定,而在于勇敢地拥抱差异,影像的力量能够打破边界,让个体的孤独经验转化为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追光的身影在14年间从未停歇,而从青年摄影大展走出的摄影人,正将对现实的深情凝视投射为镜头里的拔节生长。正如本届大展在嘉宾证的设计上投注巧思,这些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证件,内部装有种子,种到土里就会生根发芽。而这一设计也寓意青年人是一颗颗摄影事业的种子,终将以向下扎根的韧劲催生“生长”的无限潜能,影像的传承接力在青年人中间,汇聚成“跨越”的合力。
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当日,“青春无界 影像无边”主题分享会在墨子纪念馆墨子讲堂举办。摄影家杨文彬、孙略、张雯分别围绕不同话题,与创作者共同探讨影像在当下及未来的新语言、新可能与新价值。展览开幕期间,还将举办中国摄协青年摄影委员会工作会、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工作坊等活动。
本届大展由中国摄协青年摄影委员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山东省摄影家协会、枣庄市文联、中共滕州市委宣传部、滕州微山湖湿地管委会承办。展览将展至10月30日。
责任编辑:张兆伟
值班总编:邱 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