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锐评

黎评|“玉衡”闪耀,照亮中国芯片新征程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11/18 来源:本站
分享到:

中国早报评论员胡立成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中国正以璀璨之姿闪耀,清华大学方璐教授团队发布的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新星,标志着中国在芯片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让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场景照进了现实。
 
     “玉衡”的诞生,是对科研难题的有力回击。长期以来,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之间的矛盾,如同横亘在光谱成像领域的一座大山,阻碍着技术的进步。而“玉衡”基于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巧妙地挖掘了随机干涉掩膜与铌酸锂材料的电光重构特性,实现了高维光谱调制与高通量解调的协同计算,成功攻克了这一世界难题,突破了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无法兼得的瓶颈,为高分辨光谱成像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从性能上看,“玉衡”堪称惊艳。仅约2厘米×2厘米×0.5厘米的小巧身躯,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能在400-1000纳米的宽光谱范围内,实现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以及88Hz的快照光谱成像能力,在单次快照中同步获取全光谱与全空间信息,将快照光谱成像的分辨能力提升两个数量级,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的卓越飞跃。
 
      “玉衡”的应用前景更是无比广阔。在天文观测领域,它每秒可获取近万颗恒星的完整光谱,有望将银河系千亿颗恒星的光谱巡天周期从数千年缩短至十年以内,为探索暗物质、黑洞等基础物理前沿问题提供新视野,助力人类更深入地窥探宇宙的奥秘;在机载遥感和环境监测方面,其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能够精准追踪大气污染源、提前识别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水资源污染等,让我们对地球环境的监测更加精细、准确;在智能制造领域,它如同智能工厂的“火眼金睛”,能在线识别材料成分,检测出产品的光谱级缺陷,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微信图片_20251118083726_1336_1362.jpg(图片源于网络)

 
     “玉衡”芯片的问世,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成果,更是中国科研实力的有力证明,是中国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象征。它让我们看到,中国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和智慧,在智能光子领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这一突破,为中国芯片产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激励着更多科研工作者在科技前沿领域勇攀高峰,也让我们坚信,只要保持这份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执着,中国科技必将在更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光校衡天地”,“玉衡”已至,未来可期。让我们期待这颗中国芯在更多领域绽放光芒,为我们揭开更多未知世界的神秘面纱,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科技未来。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