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墨韵映丹心,笔端颂山河 —— 青岛书画笔会以艺寄情,共缅抗战岁月
中国早报山东讯(文图:刘太兰) “缅抗战、爱祖国”,这六个沉甸甸的字眼,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回望,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深情呼唤。8 月 27 日,海风轻拂的青岛迎来了一场兼具文化温度与精神厚度的盛会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祖国书画院携一众书画名家与青岛本地艺术家齐聚一堂,一场承载着敬意与热爱的书画纪念交流笔会在此温情启幕,以笔墨为媒,在纸韵书香间重温烽火岁月,共抒爱国豪情。
此次笔会星光熠熠,汇聚了多位在书画界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中国舒体八俊之一、祖国书画院副院长齐延庆教授的到来,让现场瞬间沸腾。熟悉齐教授的人都知道,他的舒体书法兼具刚劲与灵动,曾在青岛举办的 “全国五省八人舒体书法作品展览” 中惊艳众人,那一笔一划间流淌的不仅是书法技艺的精湛,更有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如今他再度踏足青岛,这份与这座城市的艺术缘分,让青岛的书画爱好者们倍感亲切,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既是对艺术家的欢迎,更是对艺术与情怀的双重致敬。
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祖国书画院副院长、青岛市书协副主席、军旅书法家齐宝田。一身正气的他,自带军人的刚毅与豪迈,抵达笔会现场后,便毫无保留地与在场艺术家交流创作心得,谈及抗战历史时,他眼中满是肃穆:“每一幅作品都该有灵魂,今天我们提笔,就是要把对先烈的缅怀、对祖国的热爱写进笔墨里。” 话音未落,他便挥毫泼墨,短短时间内,十多幅饱含深情的书法作品相继诞生,“山河无恙”“铭记历史” 等字样力透纸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屈的抗争岁月,让在场者无不感受到艺术背后的精神力量。
祖国书画院副院长、山水画院画家刘泰兰则以丹青绘山河。她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壮阔,又不失江南水乡的灵秀温婉,在此次笔会上,她与本地书画家们围坐一桌,时而凝神构思,时而挥笔创作,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开来,或勾勒出长城的巍峨,或描绘出黄河的奔腾,每一幅山水作品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正是因为有了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如今这国泰民安、山河锦绣的盛世图景。艺术家们相互切磋技艺、交流心得,现场墨香四溢,温馨而热烈,俨然一场艺术与情怀的盛宴。
更令人动容的是,著名文物学家、珠宝鉴定专家董文华主任,人民日报山东分社原社长宋学春社长,健康报青岛工作站宋学智主任、著名中医专家李东涛先生等九位文化名人、专家也专程亲临现场。他们虽不是书画创作者,却以观摩者的身份,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静静欣赏每一幅作品的诞生。在与艺术家交流时,宋学春社长感慨道:“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书画艺术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场笔会将二者完美结合,既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之美,更让我们重温了初心与使命,意义非凡。”
三个小时的笔会,时光在笔墨流转间悄然逝去,现场却始终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当最后一幅作品完成时,大家纷纷驻足观赏,50 余幅书画作品整齐陈列,书法作品或苍劲有力、或飘逸洒脱,绘画作品或意境悠远、或色彩明丽,每一幅都凝聚着艺术家们的心血与深情,每一笔都传递着 “缅抗战、爱祖国” 的赤诚之心。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对祖国的礼赞。
正如祖国书画院所倡导的,传承红色传统文化、弘扬书画艺术,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此次青岛书画交流笔会,只是 “缅抗战、爱祖国” 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未来,参与笔会的各位书画家将继续遵循祖国书画院的创作交流实施方案,以更扎实的行动推动书画传承工作,在追求 “德艺双馨” 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更多优秀的作品讲述抗战故事、传递爱国情怀,为我国文化传承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此次活动由祖国书画院主办,青岛李东涛百草中医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市北李东涛百草中医诊所承办。从文化艺术到中医传承,不同领域的力量因共同的家国情怀汇聚在一起,让这场笔会不仅成为一次艺术交流的盛会,更成为一次凝聚人心、传承精神的文化实践。墨香未尽,初心不改,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抗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责编:卢开基 审核: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