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竹韵传情 华章焕彩 ——记“竹韵轩黄华欢艺术工作室”获名家工作室称号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王光兴 通讯员 吴妍俊 洪新爱)2025年8月22日,“竹韵轩黄华欢艺术工作室”喜获殊荣,被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正式授予“名家工作室”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黄华欢同志多年以来在文化传承、艺术创作与服务社会等多领域不懈耕耘、卓著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文化使命感与艺术贡献的最高赞誉。
黄华欢同志原是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在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三十七载,于2017年光荣退休。但他退而不休,以“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投身于更为广阔的文化事业中,被大家亲切誉为“唱着民歌的教育家”、“珠海沙田民歌之父”。他的众多作品备受书画爱好者和艺术机构的青睐,多幅作品被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江门收藏研究会等机构珍藏。
2025年5月,其作品《不可居无竹》被佛山市档案馆永久珍藏,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艺术造诣的极高肯定,更是意味着该作品已超越了普通的艺术收藏范畴,被赋予了记录历史、传承文脉的重要使命,成为研究新时代岭南艺术风貌的一份历史凭证。黄华欢同志以多元的身份和持续的实践,在多个维度充分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与非凡的创造力。他的工作室被授为“名家工作室”,主要是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贡献:
一、传承非遗,推动文化浸润校园与社会
黄华欢同志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2017年,他创建了首个沙田民歌工作室,全力投入非遗传承工作。其代表作《咸水歌传四方》《我是灯笼七彩树》《阿妹有顶竹篾帽》等作品连获省级金奖;《南沙,我的家乡》《我有一张爱的地图》更荣获国家级金奖。他主编的《灯笼音韵》校本教材,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还创作了《灯笼少年梦》《我是灯笼七彩树》等儿童民歌,其中《我是灯笼七彩树》在广东沙田民歌(渔歌)大赛中,一举夺得创作和表演双金奖。主要著作《沙田放歌》《沙田民歌读本》《粤海华章》影响深远,而《沙田放歌》更成为研究岭南民歌的重要文献。此外,他还曾在吉林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音乐学院举办讲座,积极推动大湾区文化传承。
此外,黄华欢同志还是将茶文化巧妙融入教育实践的先行者。2008年,他在学校创办茶艺兴趣班,开教育系统之先河。他还组织师生深入云南、湖南及斗门黄杨山茶场,亲身实践采茶、制茶、品茶全过程。他积极策划各类茶文化交流活动,助力茶产业发展,并赴乡镇、广场通过文艺演出推广茶艺,系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与社会的双向浸润。
二、扎根乡土,以音乐歌颂党与乡村新貌
2018年,黄华欢同志满怀深情地创作了《独联放歌》,以音乐抒写家乡风物,寄托对故土的深切眷恋。2021年,他自筹资金完成了《独联放歌》的录制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家乡文化传播。他的作品既抒发了对故土的深情厚意,也热情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乡村的发展新貌,以艺术的形式凝聚乡情,传递时代强音。
三、笔墨寄情,以写作弘扬岭南风华
为弘扬与传承岭南文化,近年,黄华欢同志来积极投身写作,在多个媒体平台发表佳作。他先后在长江网撰文《大鳌人的红棉情怀》,在中国早报刊载《凤凰文武之地特沙乡》;在大象新闻推出《广东新会特沙乡:造化通灵第一石》;在中国农业网发表《安然堂正的林介如》;在广东省写作会许峰诗歌研究院发表《大鳌镇:以文化教育引领乡村振兴》;并在知名公众号《岭南文缘》刊发《中山岭南画派与阮云光》等作品。这些作品深入探寻艺术源流和文化根脉,以诚挚的笔触传递岭南温度,以赤子之心守护地域文脉,广受文化名家好评。
四、赋能乡镇,心系桑梓文化振兴
作为从新会独联村走出的文化名家,黄华欢同志始终心系桑梓,坚持以文化力量反哺家乡。近年来,他多次组织海内外书画名家赴独联村采风调研,大力宣传独联风采;2024年,他主导举办“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文化大讲堂,主讲《我的民歌创作与研究》,以真挚乡音传递自强精神、弘扬爱党深情。他通过创作村歌、举办文化讲座、推介文旅资源等多种形式,他切实提升了独联村的对外知名度与内在文化凝聚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久而鲜活的文化动力。
五、促进交流,活跃于大湾区文化舞台
近年来,黄华欢同志积极活跃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舞台,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使者。他师承“再世郑板桥”徐千里,擅以墨竹传递 “咬定青山,虚心有节”的精神品格 。其画作不囿于形似,更追求“竹魂”的表达,将教育家的胸襟与音乐韵律融为一体,践行“竹经霜而不凋,歌传世而弥新”的艺术理念。
2024年11月,“翠竹丹心 中华欢腾——华欢杯·粤港澳大湾区书画名家精品展”在江门市东仓里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黄华欢的艺术成就及湾区名家的创作,不仅成为一场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交融的盛宴,更凝聚了湾区书画界力量,助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2025年6月,黄华欢同志组织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及文艺界人士赴独联村进行采风调研。通过此次活动,这座历史文化名村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风采得以充分展现,其文化价值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高度评价。为持续深化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与推广,藉此盛会,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特聘黄华欢同志为顾问,以期借助其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经验,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的繁荣发展。
同年7月,黄华欢同志再参加香港美术家协会中山德艺善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揭牌仪式,期间与中国书画报特聘书画家、甘肃省伏羲画院院长张光明等名家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获聘该公司的终身文化顾问。此后双方合作再深化,8月3日,公司总监潘文贤一行专程到访“竹韵轩”艺术工作室,黄华欢同志再被聘为该公司茶文化部的终身导师,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的维度。8月4日,黄华欢同志又赶赴中山横栏镇,出席“南北文化兼融,唱响时代新声”的文化交流盛会。连续两次高规格、跨地域的文化互动,不仅有效促进了南北艺术理念的深度对话,更成功构建起一座贯通南北的文化交流之桥,堪称新时代文化融合与创新的典范实践。
结语
黄华欢同志的艺术人生,融教育者、音乐家、书画家、作家、茶文化推广人多重身份于一体。他以竹明志、以歌抒怀、以茶载道,以文传意,更以共产党员的初心与热忱,持续奔走于文化一线。从独联村的翠竹掩映中走来,他正以多元的艺术语言,书写家乡的骄傲与岭南文化的崭新篇章章。“竹韵轩”之名,正是对其“虚心有节、文化根深”风骨的最佳诠释。
“竹韵轩黄华欢艺术工作室”获授名家工作室称号,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次战略赋能,标志着其艺术探索获得了知名文化学术团体的认可,并将依托更高的平台,为岭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黄华欢同志的加入,又为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带来丰富的实践经验、跨界资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深厚的本土文化积淀,有助于提升研究院的学术深度和社会功能,进一步推动其在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
本文作者: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顾问。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