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热点聚焦

俄罗斯与蒙古国600余名青少年齐聚张家口 大境门研学共叙友谊

编辑:贺文生 发布时间:2025/10/29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图片01.jpg

      中国早报河北讯(记者 贺文生)山川广袤,友谊无垠;文化交融,情谊永固。中俄蒙三国作为毗邻而居的世界大国,拥有深厚悠久的传统友谊。为积极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化中俄蒙研学教育合作与交流,助力张家口市对外文化传播,创建“万里茶道”休闲体育文化旅游品牌,10月29日由张家口体文旅集团旅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划组织的俄罗斯与蒙古国600余名青少年来访张家口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天的深度研学之旅,深度体验华夏文化的魅力。

图片02.jpg

      此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历史遗址、深度文化互动,增进三国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了解,筑牢跨国友谊之桥。10月29日下午,600名俄罗斯与蒙古国青少年乘坐12辆大巴车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研学之旅,走进河北张家口著名地标建筑——大境门,开启了一趟探寻之旅。当“大好河山”四字迎面而来,远眺长城巍峨壮丽,近观城市日新月异,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片03.jpg

     在研学导师的引导下,俄罗斯与蒙古国青少年首先前往长城、蔚花园、长城展示馆及研学课堂。登临城上,极目远眺,层林尽染的秋色与巨龙般盘旋的城墙交织成一幅撼人心魄的画卷。沿长城步道前行,触摸斑驳的城墙砖石,聆听大境门作为“张库大道”起点的历史故事。从明清时期的军事防御要塞,到近代连接中原与蒙古草原、中亚地区的“北方丝绸之路”商贸枢纽。他们一步步踏在坚实的台阶上,仿佛能听见长城脚下声声驼铃与马蹄的回响,看见蒙汉互市炊烟袅袅、商旅繁茂。“第一次亲眼看到长城,没想到它不仅是一道城墙,更是不同文明交流的见证。”来自俄罗斯的大学生塔娜在研学手册上认真写下感悟。

图片04.jpg

      张家口,这片拥有“东方人类故乡”泥河湾遗址和“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的土地,正是回望中华文明起源与边塞荣光的绝佳课堂;走进长城博物馆,一件件静默的实物,一幅幅厚重的图文,不再是冰冷的陈列,而成为了课堂之外的延伸。这一段跨越六百年的边贸与军事史,透过斑驳的文物与详实的图卷,温柔而庄重地呈现在俄蒙青少年们面前。

图片05.jpg

      大境门研学旅游基地依托大境门景区、来远堡遗址公园、明德口街三大板块,构建起以“长城文化+历史记忆+研学实践”为核心,聚焦“文化传承、实践育人、文旅融合”三大方向的特色研学生态。随着北方学院俄语系、蒙古族讲解老师的讲解,俄罗斯与蒙古国青少年陷入了思考。有的凝望着高高的城墙,试图寻找出答案;有的不禁抚摸着一块块历经沧桑的灰砖,仿佛要和历史来场时空对话;还有的相互讨论起来,在一番头脑风暴中碰撞出了火花……那一刻,所有的惊叹与感动,都化作了脸上比秋阳更为灿烂、更为耀眼的笑容。那是对中华文明的礼赞,是对自身勇敢攀登的肯定,是生命在与伟大遗产共鸣时最本真的绽放。来自蒙古国的特木尔表示,大境门的厚重文化身份感受,让他对不同文化有了更鲜活的认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书本更生动”。

图片06.jpg

      张家口市桥西区100 多名师生参与俄罗斯与蒙古国青少年这次研学活动,三方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这场跨越国界的沉浸式研学,不仅传递了文化,更让友谊在交流中生根发芽,续写中俄蒙睦邻友好的青春篇章。

图片07.jpg

      此次研学活动由中俄蒙文化艺术国际研学组委会发起,活动不仅为中俄蒙三国青少年搭建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也让俄罗斯与蒙古国青少年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了中国,更让张家口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助力中俄蒙青少年人文交流,为构建“品牌中国”国际形象贡献力量。张家口旅投文化公司董事长赵倞表示,大境门作为张家口的历史文化地标,承载着“开放、包容、交流”的精神,与研学活动的主题高度契合。希望通过此次研学交流活动,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研学组织在研学课程开发、师生交流、文化互鉴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让三国青少年在行走中感知历史,在互动中建立友谊,为未来三国在研学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培育后备力量。

值班总编辑 邱 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