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涟源市法学会蓝田街道服务站:为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上好“双保险”
中国早报湖南讯(通讯员 邱亮铨 彭鸿峰)近日,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经司法确认后迅速履行,一纸裁定书让“一纸承诺”升级为“法律诺言”。
近日,涟源市法学会蓝田街道服务站成功调解一起因口角升级为肢体冲突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双方当事人因家庭矛盾发生争执并互殴,致一方当事人手指骨折。此后,第三方当事人又与上述当事人之一发生冲突,致其手臂受轻微伤。经调解,三方达成“一次性了断”协议:首先起争执的一方当事人自愿赔偿另一方当事人医疗费、误工费等6万元。两名受伤当事人均自愿放弃司法鉴定及后续追责权利。鉴于当事人一些实际情况,调解成功次日,市法学会蓝田街道服务站工作人员协助三方当事人到涟源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27日,该案《调解协议》得到司法确认,当场履行。
据承办调解员介绍,“为防范履行风险,调解员在48小时内引导当事人同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通过非诉途径化解矛盾,零收费且处理周期远远短于诉讼程序。通常10个工作日即能通过,赋予了协议强制执行力” 。
涟源市法学会蓝田街道服务站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建立“一站式”衔接链,形成了“联调联动”模式,法官前置指导调解协议起草,司法确认案件当场履行。这种机制成效明显,市法学会蓝田街道服务站因此成为了涟源 “诉源治理”点之一。
法官解释,“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被称为矛盾化解的“双保险”,通过法院司法审查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形成“柔性调解+刚性保障”的闭环。司法确认以“零成本审查”和“强制执行力”破解调解协议约束力不足的痛点,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实践。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