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宋蕾《 退伍老兵走出精彩路——记巩义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王天杰 》

编辑:李亮 发布时间:2022/10/02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在山神庙村临时租用的办公室地点,见到党支部书记王天杰时,他刚刚带领村委安排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山神庙村人,有着10多年工作经历的“兵支书”,王天杰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熟悉村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村民,通向群众心里的“路”,也在一桩桩小事的铺就下越走越顺。

打通脚下的路,才能走出去

山神庙村地处偏远,一条几公里的鸿沟将村里住户一分为二,村内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吃水困难,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种植,很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居住分散、土地分散、没有产业是影响全村发展的三大难题。面对这样一个“空壳村”,如何破局?王天杰提出了“修路、创业、招商”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村支部的工作目标。

为此,他多方汇报,多次找上级领导寻求支持,终于争取了硬化公路建设指标。当“黄山路”从村里蜿蜒而过,村里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户户通道路硬化达标率达到90%。有村民打趣说,以前走的“水泥路”,是水和着泥,现在才是真正的水泥路。

路修好了,可长期以来,村民们意识较差,随手乱丢垃圾,路边垃圾山和臭水沟成了村里抬眼可见的“景观”,夏天苍蝇满天飞,他带领村干部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整治,出动钩机、铲车,清理堆放近20年的垃圾,共拉走近100多车,同时将厕所、污水进行了彻底改造,将昔日的“垃圾山”变以了如今的“绿草地”。

拓宽干事的路,才能走得久

路修通了,村民心里美得很,可新鲜劲儿一过,村民没了笑脸,

咋了?路虽然通了,但村民的钱袋子依然空空如也,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多年来村里几乎零收入,连办公的笔、本都要靠政府支持,2015年山神庙村还是省内有名的贫困村。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的村庄,就没有发展的路。

虽退伍多年,王天杰身上依然保持着军人的独有的正气与硬气,没有产业,那我们就创业!穷则思变,变则通达。通过多方考察,结合村里实际情况,2016年他建立了面粉加工厂,有了经济来源,在镇扶贫办支持下,村里首先解决无劳动力、年龄大、有重病、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16户的生活困难,每人每月发放200-500元补助不等。

2019年,他通过走“发展集体产业、带动经济增收”新路子,利用村里闲置土地,引进新疆德裕信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上村里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原来的一条鸿沟,一座老石桥,精准定位为“豫见疆来主题餐厅”“水上乐园”“魔幻城堡”等特色项目。仅土地租用1年收入10万元,还有盈利性分红10%股份。

2019年,同小黄治村支部联建,共同建设了扶贫项目豆制品加工厂及冷库项目,村南部土地成功流转100多亩,种植葡萄、杏、石榴等果树,使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有所增加。

贫困户崔公峰说,想起以前真是难,父亲因脑梗半身不遂,长年用药,三个家孩子要上学,家庭负担大,想自己创业又没资金,得知此事,王书记上门找他聊天,听完他想“磨豆腐”的想法,主动提出村里提供地方,筹备资金,供他创业脱贫。还记得临出门时,王书记说,人说“撑船、打铁、磨豆腐”是三大苦,要干咱可要往好里干啊!刚开始做豆腐时,没啥经验,村里主动给他找销路,联系单位餐厅,慢慢有了起色,在镇上市场租了一个摊位经营,还做出了远近小有特色的“锅滚豆腐”,年收入达到14万元,还买了私家车和小货车,如今己经从“贫困户”转成了“致富带头人”。

通过种种机制,吸引了不少村民主动创业,形成了“人人想发展,人人谋发展”的局面,共同富裕之路日益清晰。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2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近40万元。

点亮心里的路,才能走得稳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把手,时时刻刻要干在前面。在急难险重情况面前,王天杰总是身先士卒,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毗邻山神庙村的“中原西路快速通道西延工程”是省里的重点工程,由东向西穿村而过,当时村里有680口人,1组、2组都需要配合拆迁,涉及村民250余口人,要求5天时间内全部拆迁完毕。

村民听到消息,有些担心不能妥善安置,有些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有些自发组织起来拒绝搬迁,时间紧,任务重,村民还不理解,怎么办?王天杰认领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他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安排村干部分片包干,对涉及搬迁的村民挨家走访,问想法、听诉求,理问题,组织村干部召开碰头会,对村民诉求全部当场解决或解答,逐步消除了大家的顾虑。

当时时值3月,还是春寒料峭,村里多数人都不在家,搬迁是个大工程,没人?村干部上!老百姓的粮食,家具,家禽,包括家里的板凳,都来之不易,一样都不能落下!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天杰说,托了老天爷的福啊,搬迁结束当天就下起了大雨。

如今,村里的安置房早己入住达到90%,附近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孩子就近入学。

修成为民的路,才能走得远

路是一点点走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干出来的幸福最有味。怎样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他主动从村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收入手。

新农合一开始每人每年10元钱,全部由村里承担,后来每人每年50元,村里补助40元,个人交10元。可有些村民保障意识不强,有人说家里孩子年轻没必要,有人说往年交了也没用,村里在外上学的一名大学生,献血时查出“障碍性贫血”,就是因为家里觉得孩子年轻没必要参加新农合,住院时面对高昂的费用,王天杰多次找民政申请,最终协调到2000元补助金,申请低保取药补贴。

为了让村民提高意识,人人有保障,他调整工作方式,倡导大家每年10月份全额缴费,缴费结束后,再全额补贴返还,以这种形式来推动大家积极缴纳。2021年,全村收缴续费任务完成100%。

村委委员郭静是平顶山人,2011年随爱人到山神庙村时,感觉就是个山沟沟,2020年回来后一直在村里工作,她说,王书记是个“大度”书记,为了招商,王书记把村委办公地点让给了旅游公司用,租用老百姓家里的窑洞办公,去年“7·20”当天雨势太大,王书记带队冒雨出去巡视,不到半小时,房东出来说,我们租用的窑洞被砸塌,3台电脑、档案柜、办公桌都被砸毁,幸好无人伤亡,晚上王书记带队亲自去疏通清淤,挨家挨户通知尽快转移。王书记的爱人在街上打零工,还得照顾俩孩子上学,为了生活方便他们在街上租了房子,他在村里一呆就是20来天,回家才知道,自己家中也受了灾。

村委委员孙晶晶说:“俺王书记是个抠门书记,大热的天屋里都不开空调,他说空调开了就得关门,群众来办事了天天关着门咋弄?”在他眼里,群众无小事。去年“7·20”之后,为了安全,村里住在窑洞里的村民全部搬迁,村里的张西广、刘芳老两口,都70多岁了,子女都在外地,多方阻挡,坚决不肯搬出窑洞,在老一辈农村人的意识里,认为封窑洞就是断子绝户。因为这,王书记一逢下雨就得赶紧上门通知,遇到晚上,连夜从家里跑来看这老两口。孙晶晶还说,“去开会都说俺王书记是最幸福书记,村里他一个男支书带我们4个女兵开展工作,凡事都亲力亲为,对人有暖劲,干事有韧劲,真正站在村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结束采访走到村里古老的石桥时,王天杰指着远处说,那里是我们新规划的“花鼓”项目,现在己经种了不少花了,等到百花绽放,到时候层层叠叠的花海,将会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我们努力打造文旅的新征程。

从贫困的“山旮旯”到镇上唯一一个美丽乡村精品村,迎面而来一张张村民熟悉的笑脸,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这背后,是“兵支书”一路坚守的初心,一路扛起的责任!把大爱放在行动上,用真情温暖民心,实现村强民富的梦想,用一颗赤诚之心,向党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也是王天杰的毕生之愿。

作者简介:

宋蕾,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学习强国》《河洛潮》等网站、报刊发表作品多篇,现供职于某集团公司。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