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锐评

黎评|光影百年映初心 银幕万象照时代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本站
分享到:

中国早报评论员胡立成

     当120年前《定军山》的锣鼓声透过光影穿越时空,与新时代数字银幕上的璀璨画面在电影博物馆相遇,这场跨越世纪的光影对话,恰是中国电影"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初心的生动注脚。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博物馆落成20周年的特殊节点,这场成就展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光影流转中,人民始终是不变的主角。从《白毛女》中喜儿的翻身呐喊到《你好,李焕英》里的亲情共鸣,从《桥》中工人阶级的滚烫宣言到《奇迹·笨小孩》里奋斗者的坚毅身影,银幕上的每一张面孔、每一段故事,都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民生实践,呼应着亿万人民的情感诉求。正如展览所呈现的,新时代电影用《送你一朵小红花》的温情与《独龙族的春天》的纪实,让"人民性"在光影中获得了鲜活的时代表达,这正是中国电影精神凝聚力的核心密码。
      时代变迁里,创新始终是前行的动力。从胶片时代的手工制作到如今AIGC技术赋能的沉浸式影像,从《宝莲灯》的二维动画到《哪吒之魔童闹海》近2000个特效镜头的突破,技术跃迁让中国电影实现了从"亿元级"到"百亿元级"的票房跨越。《流浪地球》系列构建的科幻工业体系、《长安三万里》演绎的东方美学意境,既延续了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又以现代化叙事赢得了市场认可,彰显着思想引领力与艺术感染力的双重提升。
      立足北京这片电影沃土,中国电影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从《风云儿女》的旋律振奋民族精神,到如今《哪吒》系列创下华语片海外20年最佳成绩,从延安电影团的战斗影像到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全球对话,首都的示范引领让中国电影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实现了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微信图片_20251021090252_588_1362.jpg(图片源于网络)


      120年光影如昨,20载展馆承今。这场展览既是对过往的致敬——那些"为了新中国,前进"的经典台词早已沉淀为集体记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当9万块银幕照亮城乡,当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中国电影必将在新时代续写属于人民与时代的崭新篇章。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