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锐评

黎评|中国瑰宝入列,文明记忆绽华光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04/18 来源:本站
分享到:

中国早报评论员胡立成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成功入选。这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成果,更是世界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的高度认可。


微信图片_20250418092316.jpg(图片源于网络)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是战国早期的大型礼乐器 。其钟体上3755个铭文,是目前已知唯一存世的公元前5世纪长篇系统音乐理论文献,记录了“一钟双音”等中国先秦乐律体系,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音乐智慧和铸造工艺,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聆听古人的音乐旋律。现存499通的《少林寺碑碣(566—1990)》,呈现出1424年较为完整连贯的石刻历史文献序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是研究中国佛教史、武术史和古代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 ,也是中国与印度、日本等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由郑和下西洋时所立,记载了郑和船队在锡兰山佛寺巡礼圣迹、布施香礼的事迹。此碑不仅是中国与斯里兰卡友好交往的历史信物,更彰显了古代中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促进文明对话的大国风范。
 

此次三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意义深远。一方面,提升了中国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新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这些珍贵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动力,激励我们更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未来,我们应以此次入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利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记忆中的中国篇章更加精彩!
                                      值班总编: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