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研读新教材 共谋新篇章 ——湖北荆门沙洋县第一初级中学教联体理化生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中国早报湖北沙洋讯(记者 王光兴 通讯员 杨寒蕊 刘海芳 文黎明 王春蜜 秦荣)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新课标全面落地的背景下,为精准把握新教材核心变化,统筹推进新学期教学工作,9月18日下午,湖北荆门市沙洋县第一初级中学教联体理化生教研组以“凝聚新力量,研读新教材,共谋新篇章”为主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全体理化生教师参会,活动由教研组长刘海芳老师主持,分“教材解读”“学期部署”“分组答疑”三大环节有序推进,为新学期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聚焦新教材:各学科组长深度解读变化要点
活动开篇,刘海芳老师强调,新教材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准确把握其调整方向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随后,各年级、学科教研组长结合教学实例,逐一解读新教材的核心变化与教学要求。
八年级物理组刘海芳老师:这一调整更贴合初中生认知逻辑,教学中需引导学生理解“测量范围”的内涵,避免仅停留在术语记忆层面,同时需同步更新课堂练习与作业中的表述,与教材保持一致。九年级物理组黄芳老师:现场展示新旧画法对比图,建议教师通过“实物观察+画图练习”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规范,避免中考答题因格式问题失分。化学组官昌瑜老师:这些调整旨在降低实验操作门槛、强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后续需结合实验室资源,推动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性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组贺金霞老师: 建议教师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要求。
二、明确新目标:学期教学工作精准部署
在教材解读基础上,刘海芳老师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对本学期理化生学科工作进行明确部署,提出四项核心任务:一是教学计划与常规检查:本周内完成各年级、各学科本学期教学计划制定,需明确单元教学进度、重难点突破方法及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同步启动教学常规检查,重点关注教案完整性、作业批改规范性及实验教学记录情况。二是备课与核心素养融合:备课需突出“双对标”——对标新教材内容调整,对标核心素养目标(如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化学学科的“科学探究”、生物学科的“生命观念”),要求每课时教案明确核心素养达成路径,避免“重知识、轻素养”的传统备课模式。三是作业设计与减负增效:严格遵循“精简、分层”原则,控制作业总量(初中理化生学科单次作业时长不超过20分钟); 杜绝机械重复类作业,鼓励设计实验报告、学科小论文等实践性作业。四是实验室管理与规范打卡:实验室上课需严格执行“课前申请—课中打卡—课后整理”流程,教师需提前1天提交实验申请,上课前通过企业微信完成打卡,课后督促学生整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有序开展。
三、破解新困惑:分组交流共寻教学对策
活动最后,全体教师按“物理组、化学组、生物组”分组开展自由交流,聚焦新教材使用中的实际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其中,物理组围绕两项典型问题达成共识:针对“八年级物理‘测量范围’术语教学”:建议通过“对比辨析(原‘量程’与新‘测量范围’的联系与区别)+ 实例应用(结合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针对“九年级物理‘开关画法’调整”:计划由九年级物理组集体编制《电路图形规范手册》,包含新旧画法对比图、典型错题示例及画图步骤指导,发放给学生用于课后巩固;同时在单元测试中增设图形规范专项练习,强化学生记忆。
此次教研活动通过“解读—部署—答疑”的闭环设计,不仅让全体理化生教师清晰把握新教材的核心变化与教学要求,更明确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后续,教研组将持续以“新教材实施”为核心,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听评课、成果分享等活动,推动教师从“教材使用者”向“教材研究者”转变,切实将新教材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效,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保驾护航。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