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书香天地

竹魂歌梦育桃李——广东省多艺乡贤黄华欢的教育传承与乡村华章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5/07/27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王光兴 通讯员 吴妍俊)在举国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时代浪潮中,近日,广东省涌现出八位文艺名家以文化力量点亮乡土,成为振兴路上的璀璨星光,他们分别是:刘耀霞、黄华欢、容可权、李炎荣、林子宁、林超源、区小健、甄池安。下面讲述他们以艺兴乡的动人故事。今篇,我们的目光聚焦于一位以多元才艺与卓越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书写传奇篇章的多艺乡贤——黄华欢老师。

 5黄华欢.png

 1957年,黄华欢诞生在翠竹掩映的新会县沙堆镇独联村南门里。他以竹为魂,以歌为梦,以教为业,其于教育界的卓越贡献及在书画、音乐界的斐然成就,早已广为人知。

 

方寸育土,点亮星光。黄华欢先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其教育哲学深植于“因材施教”、启智育人的古老智慧,并赋予现代职业教育新内涵。担任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期间,他提出"让沙子闪光"的办学理念,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桎梏。他深谙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在校园内深入开展沙田民歌、龙狮武术、书画等项目的传承研究与实践活动,更将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巧妙融合。在他的引领下,学校于2005年跻身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他在学校创办茶艺兴趣班,开当时教育系统之先河。因学校发展成效卓著,2011年,斗门区三职校与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合并,实现华丽蜕变。退休后,他仍心系教育,返回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职中生:人生道路别样红》等专题讲座,继续点燃学子心灯,助力边缘学生重拾人生自信。

 1.png

民歌薪火,非遗传承。黄华欢先生被誉为“珠海沙田民歌之父”,其作品《咸水歌传四方》《我是灯笼七彩树》《阿妹有顶竹篾帽》等作品连获省级金奖;《南沙,我的家乡》《我有一张爱的地图》更斩获国家级金奖殊荣。2017年创建首个沙田民歌工作室,倾力于非遗传承。他主编《灯笼音韵》校本教材,创作《灯笼少年梦》《我是灯笼七彩树》等儿童民歌 。主要著作《沙田放歌》《沙田民歌读本》《粤海华章》影响深远,其中《沙田放歌》更成为研究岭南民歌的重要文献。他曾在吉林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音乐学院举办讲座,推动大湾区文化传承。

 

墨竹风骨,书画传神 黄华欢先生师承“再世郑板桥”徐千里,他以墨竹传递 “咬定青山,虚心有节”的精神品格 。其画作不囿于形似,更追求“竹魂”的表达,将教育家的胸襟与音乐韵律融为一体,践行“竹经霜而不凋,歌传世而弥新”的艺术哲思 。

 

2024年“容纳百川 大德可风——容可权杯”大湾区书书画名家邀请展上,他的六幅佳作悉数拍出;同年11月,一场以弘扬黄华欢先生艺术成就为核心的“翠竹丹心 中华欢腾——华欢杯·粤港澳大湾区书画名家精品展”在江门市东仓里美术馆隆重开幕,这不仅是一场集中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湾区艺术家卓越创作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旨在团结凝聚湾区书画名家力量,共同提升湾区文化软实力、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为湾区贡献艺术力量的标志性盛会。2025年《不可居无竹》被佛山市档案馆珍藏 。

 2.png

心系桑梓,振兴乡村。黄华欢先生的乡土情怀深厚,不仅倾力支持家乡发展,亦延伸助力其他乡村地区的发展,方式多元而务实。

 

赋能家乡独联。为大力宣传家乡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助力经济发展,他多次组织书画名家赴独联村采风。如2024年2月16日,二十多位海内外文艺名家莅临了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春游,著名书画家张瑞亨、胡华、李炎荣、冯才基、刘耀霞、叶永康、容兆江等纷纷向独联村委会赠送了书画佳作;村委会亦回赠《独联侨刊》,并带领嘉宾畅游林氏宗祠、黑美山公园的大竹林及大坑里的榕树林等自然生态风光,此次活动堪称“文化搭台”的成功范例,有效推介了独联村深厚的历史,独特的“竹”“榕”自然景观及侨乡特色,显著提升了独联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文旅发展和经济振兴铺路。

 

2024年6月12日,独联村隆重举行《独联村“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文化大讲堂——“华欢杯”粤港澳文化精英讲座 》。黄华欢先生主讲《我的民歌创作与研究 》;罗世雄教授分享《开发文旅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区小健教授作《辑注古籍谈片》专题讲座。三位教授的精彩演讲广受好评与肯定。

 

此次活动极大提升了全村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与思想境界,激励其带领村民建设美丽独联,赋能乡村经济,同时促进了文化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青少年成为文化建设的后备军,推动了对独联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文化引领全村全方位发展。

 

2025年 6月21日,他再次策划组织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文艺界的朋友赴独联村进行采风、调研,展现这座底蕴深厚、最具岭南风情的历史文化名村风采。

 3.png

助力茶乡发展。黄华欢先生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满腔热忱,2008年,任斗门三中校长期间,在学校创立茶艺兴趣班,以校为实践基地,开创了校园传承中华茶文化的先河。

 

黄华欢对茶文化的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早在2005年,他就在学校品牌管理杂志上发表教育与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宣传在社会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与吸引力。2012年,他凭借自身在茶文化领域的卓越表现,被云南臻字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聘任为“品牌顾问”。在任十三年间,他积极投身茶文化振兴与助力茶业发展的实践:

 1、亲力亲为助茶农:他深入云南茶区、湖南茶区及斗门黄杨山茶场考察,为茶农提供专业指导、支持。他还组织茶艺班的师生前往黄杨山茶场,亲身感受“斗门历史名茶——禾尚茶”的生态环境,参与采茶、制作、品茶的实践过程,以茶悟道,领略茶文化的精髓。

 

    2搭建交流促产业:组织社会各界茶人参与多种形式的茶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信息互通和市场拓展,助推茶业发展。在珠海市举行的两届茶博会,他受广州茶业组织单位聘请,参与助推活动的工作,为茶博会的成功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

3文化传承育人才 除在校园开展对师生的茶文化培训外,还组织社会各界爱茶人士开展讲座,提升从业者和爱茶者的文化素养,助力推动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还组织茶艺队到乡镇推广茶文化,展示精湛的茶艺;在各个文艺舞台、中心广场结合文艺演出,表演高雅的茶道艺术,他为推进茶文化的发展,提升爱茶者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作出了诸多贡献,因此名声在外,备受敬重。

4.png 

他对茶文化的钟情,对非遗传承发展的执着,以及创新践行、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精神与品质,铸造了他“周身刀子,张张锋利”的传奇人生。

 

著名作家杜斌高度评价黄华欢先生:“学识渊博,才气逼人,纵横多个领域,处处开花,树树结果。”这位从独联村走出的农家子弟,正以多元的艺术语言,谱写家乡的骄傲,续写着岭南文化的艺海华章。

 

黄华欢先生以共产党员的赤诚本色,凭借其才艺、能力及影响力,多元赋能,为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民深情造福,赢得乡亲及他乡民众的由衷称颂。

 

3吴妍俊图片.png 

【本文作者】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顾问。

许院新领导.png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