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肖良平先生撰联盛赞岭南名宿卢乔根
黄华欢
闻悉一代名家、岭南名宿卢乔根(1915-2008)先生的故乡大鳌镇为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振兴,在本镇特沙小学校园内兴建“卢乔根艺术馆”的消息后,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主席、法人代表;著名书法家肖良平先生非常高兴,他欣然撰写一副对联并挥毫书就,捐赠给岭南名宿卢乔根艺术馆珍藏。联曰:上联:茅龙飞舞,乔松劲节承先哲;下联:薪火相传,根脉流芳启后昆。
名家:肖良平先生
肖良平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字雪峰,号湘西布衣。1964年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现任中国楹联学会书记、法人代表、常务副会长、兼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感谢肖老师为本馆留下珍贵墨宝。
肖良平先生自幼喜爱楹联书法艺术,得到了马萧萧、孟繁锦等著名楹联家、书法家的指教。近几年来,协助参与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在海内外有影响的楹联书法活动。上百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获奖三十余次。在各种楹联书法专辑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三百余副。1989年创作的“创千秋伟业;垂万古英名”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并选入《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书法珍品集》;200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所创作的楹联书法作品被毛岸青、邵华夫妇收藏;还有作品被“翰园碑林”珍藏和海内外许多单位和个人收藏。1993年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沈鹏、孟繁锦先生分别为其题写了展名。其功底深厚,字体凝重,线条洗练,书风纯正,气韵生动,受到名家一致好评。
肖良平先生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世界艺术家英汉大辞典》《走向世界的中国——专家篇》等。出版《肖良平书法艺术》。荣获过中国青年书画家百杰和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名宿:卢乔根先生
卢乔根(1915-2008)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艺术家,其书法、绘画、篆刻及诗词文学成就均达到高度艺术境界,具体表现为:
1、书法成就。
茅龙书法:以陈白沙茅龙笔法为核心,强调“法天地之灵气,万物之生意”,形成疏密有致、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其石鼓文书法考订补齐十鼓文字缺漏并作注解,集联近150对,为当代石鼓文集联最多者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评价其茅龙书法“返虚入浑”,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永正称其如“垂天之翼”。
篆书与隶书:篆刻融合绘画、猎碣、文字学等元素,以书画入印,刀法爽劲朴拙,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其篆刻与书法、绘画形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
2、绘画成就。
花鸟与山水:擅长花鸟、山水、猛禽走兽,尤以白鹭题材著称。为精准捕捉白鹭神韵,长期观察自然并饲养白鹭,代表作《柳岸渔村》融合岭南水乡特色,展现清雅深邃的风格,被视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典范。艺术融合:注重诗情画意,将书法笔墨与文学意境结合,形成儒道佛融合的艺术观。
3、篆刻成就。
艺术风格:篆刻以书画入印,刀法爽劲朴拙,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并刻入山东国际艺术碑林等。其篆刻与书法、绘画形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
卢乔根先生艺术生涯与道德精神深刻影响后世。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肖良平评价其为“陈白沙茅龙书法代表性传承人”,并称其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同列南粤书坛名家。其书法作品常与文学意境结合,体现深厚文学功底。
3、综合影响。
卢乔根先生被尊称为“岭南高人”或“当代颜回”,其艺术成就与人格精神并重。他不仅在书画篆刻领域成就卓著,还以淡泊名利、专注艺道的品格成为文化标杆,推动岭南艺术传播。其作品流传至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成为中国美术史及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性人物。
名校:特沙小学
创办初期:1925年,梁殿芬执掌特沙乡政府工作,应农户要求设立学堂。他联系黄发远、吴维德、吴善堂、卢广金(卢姜白)等13人筹建学堂校董会,得到豪吐乡的高昌和叠石村自卫团团长余子涛、叠石学校校长余介年等人支持,向中山县教育局备案。办学费用以安生横水渡收入和向特沙乡所属田地按亩征收谷物作为保障,特沙学堂招收了附近各村的蒙馆学生入学。由梁殿芬、黄发远、吴善堂、卢姜白、吴锦堂等十三人主持校务工作,其中教师有麦绮云等;校名初由林介如先生以《封龙山颂碑》汉隶笔意书就“特沙小学校”五字;若干后集采取柳公权楷体字帖集字。
特沙乡的私塾教育的源头可追溯到清朝初,开村时期。
卢姜白,字广金。是筹建特沙学校校董会成员之一;是岭南画派书画大家卢乔根的父亲,卢姜白积极推行平民教育,为本乡农家子弟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而鼓与呼,与孔夫子肇发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是相一致的,早在1925年,卢姜白便延请了晚清名画家居廉的弟子麦绮云任特沙学校美术教师,卢姜白这一开明的美术教育思想及举措,被美术界誉为广东乡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
通过卢姜白等同仁的努力,不仅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卢乔根等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他的事迹在大鳌镇乃至更广泛的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兴文重教的特沙乡,文化底蕴深厚,自然出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物,更荟萃了众多能人名士。
1927年春,借用特沙永安街一间旧式店铺作为校舍,取名“特沙小学”,招收小学1-4年级四个班,学生人数约80人,教师5人。中山县教育局送来上书“博爱”及“诚朴、勇毅”的两面镜框,并委任吴锦堂任校长,学校将“诚朴、勇毅”作为校训,校长:吴锦堂。
发展阶段:1929年春,适逢十一沙联防局搬迁大鳌圩,学校迁入联防局,学区范围包括现称东卫、东升、东风在内的特沙乡。校舍是回字形,前座牌楼上下共4个课室,后因班额增加,新搭一座茅棚当课室。
1937年黄丽生接任校长继续办学。1942年黄文彬担任校长,其时学校有6个班200多名学生,教师10人。1947年夏天,因台风吹塌茅棚课室,吴擎芝校长筹资新盖葵棚,并借用乡公所楼下及永安街两间店铺继续上课,
1949年至1950年卢乔根任特沙小学校长,顺利地完成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使命,1951至1953年冯君余接任校长。1954至1960年先后有利开德、刘国魂、伍国权等校长。1961年何佩霞任校长,为扩大校园,由特沙乡乡长牵头把卢丙友等几户人搬迁,扩建6间课室。1963年杨玉媛任校长。
1964年5月特沙划归新会县管辖,特沙小学也同时归属大鳌公社管辖。1964-1965年方有源任校长期间,由于12级台风把部分校舍吹塌,三东办委决定把东升横水渡收入划为学校用,并发动农户捐资,在政府资助下建成钢筋水泥结构的初具规模的两层共6个课室的教学楼(即现在A座),建校期间学校借用穗禾埸及正源书室等上课,学生发展到400多人,教师约15名。1965-1966年何社沃任校长,由于生源逐增,再发动群众捐助资金及人力支持,建起中座两层8个课室的校舍(现已拆除)。1968年莫来锴任校长,为适应发展需要,继续扩建校园,填平旧冲尾建筑两边围墙。1968年时曾开设初中部,1979年初中部迁出,特沙小学才开始成为一所正式小学。
后续发展:1973年,时属佛山地区,曾被评为“佛山地区教育战线先进单位”。1977年由邱汉明任校长,1978年响应普及小学教育“创办三结合教育网”,1979年学校创办特色,确定校风、校徽、校歌,校歌由当时的副校长何天源作曲填词,“勤奋、守纪、团结、有礼”作为八字校风,深入学生头脑。
1980年建起体育室及教师宿舍楼(现已拆除)。1986年改为六年制小学,班额由14个发展到16个班,同时拆除原门口旧牌楼,按新会一中校门进行仿建,由当时教育办莫来锴亲笔题写“特沙小学”校名,并在体育室和宿舍楼加建二楼。
1989年实施校长聘任制,聘任邱汉明为第一届校长。1990年撤走学前班。1992年第二届校长聘任,卢林枝受聘,开设1-6年级18班,在校学生800多人,1995年建起大鳌镇第一个校内水泥篮球场。
1996年3月,征用学校东边东升鱼塘(即现在B座位置),用作扩建校园新区,7月份完成填土工程。1997年2月卢林枝调任镇教育办主任,由黄金胜代校长。1998年6月,(现在B座楼)三层新教学楼落成,建筑面积1412平方米,总投资约168万元。1998年7月建学校舞台,旧操场改道建围墙,竖起(新会实小馈赠)塑像。1998年9月黄金胜受聘为第三届校长,学生人数1100多人。
2000年为适应教育形势需要,开设语言实验室,添置30台电脑,开设四至六年级信息技术课。2001年9月陈锦荣担任校长,2002年5月批准成为新会市一级学校。2003年,由于体制改革,撤销镇教育办,卢林枝任中心小学校长,陈锦荣为常务副校长。随着学校声誉渐高,生源不断递增,学校再向东面进行扩建,同年9月,四层新教学楼(现C座)落成使用。
2005年1月全体教师及校长再次聘任,卢林枝任中心小学校长,吴汝本任常务副校长。2006年8月,批准成为江门市一级学校,同年9月,镇内小学进行资源整合,原安生小学、八顷小学合并到特沙小学。2008年大鳌镇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学校校园环境焕然一新,设备设施日趋完善。
2010年2月,校长新一期聘任,卢林枝任中心小学和特沙小学校长,冯日照任常务副校长。2010年7月,为消除安全隐患和解决家长接送学生问题,将西面旧楼(原学生宿舍楼)拆除,改建为接送学生的停车场。2011年9月,原新地小学撤并,沙头籍学生并入特沙小学,故此,特沙小学由原来的“三条村”变成现在的“七条村”办学。2013年新建一幢约350平方的新厨房楼,同年10月份投入使用。2013年暑假,拆除新旧操场之间的旧楼,重新倒混凝土地面,并砌建近100平方的假山水池,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2013年暑假,《广东教育》总编黄日暖和《江门日报》记者李亚广来临特沙学校采访时,对该校的特色教育项目给予很高的评价。年底,特沙学校自主开发第一本《水墨飘香》的美术教育校本教材,供校本课程设置和师生学习使用。2014年,特沙学校举办“我的中国梦”百人现场书画大赛,新会电视台现场录制并播放,新会侨报刊文报道,受到社会关注和赞赏。
2015年初,特沙学校申报立项的《以美术特色为突破口,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批准成为区级课题,课研过程顺利,2018年即将结题。同年秋季,大鳌镇鳌江诗书画社作品展览在新会区景堂图书馆举办,共展出作品90幅,该校师生就占了30多幅。 2016年,大鳌镇中小学、幼儿园特色项目展演,特沙学校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得到社会和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7年,区教育局美术教研组在特沙学校举行“新会区美术教学研讨会暨书画进校园活动”,市书法家协会邝宁副主席、市教育局美术教研员谭晶志老师、区局美术教研员刘民毅老师、区博物馆黄炳壮馆长、区美术协会叶柏忠顾问及全区美术骨干教师来校参与研讨和指导工作,并即席挥毫、赠送墨宝。
同年年底,特沙学校举行了“绿水青山·博雅梦想”校园现场绘画大赛暨第二本校本教材《墨彩飞扬》启用仪式,邀请了区局刘民毅老师及城区部分名校的领导、美术骨干老师来校出席活动和作品点评,再次推动了该校美术教研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特沙学校师生书画作品获得国家级集体奖励3次,个人获奖52人次;获省级奖励集体奖励1次,个人获奖85人次,获市、区级奖励集体3次,个人133人次。张煜锋、卢焕琼、钟杰祥、卢锦卓、梁桥好等老师辅导学生参赛,多次获优秀指导奖和优秀组织奖。
楹联文化教育基地
学校荣誉方面:特沙小学于2023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楹联文化教育基地”,这是对其在楹联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所做工作的高度认可。
教学活动方面:邀请专家讲座:2021年10月26日,特沙小学邀请了新会楹联学会副会长李锡康、会长助理朱成海,大鳌楹联学会会长卢林枝三位楹联名家走进校园,为师生们进行“浅谈对联格律的常识”楹联知识专题讲座,增强了学生对楹联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创作楹联的兴趣。
开展楹联创作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楹联创作,如在2023年7月5日广东楹联学会领导到校调研时,对师生们的对联书法作品给予了肯定,其中学生创作的“舟入莲湖惊白鹭,月侵柳岸聚金鳞”一联,得到了梁健副会长的现场简评示范。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特沙小学打造了楹联文化长廊,将楹联文化融入校园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楹联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随时感受到楹联文化的魅力。
师资力量方面:特沙小学的美术老师张煜锋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他不仅在美术教学方面成绩斐然,也积极参与楹联创作,其楹联作品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为学校楹联文化的推广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简介】黄华欢,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人,客座教授,研究员。著名音乐家、画家、教育家,有“沙田民歌之父”美誉,主要著作有《沙田放歌》《沙田民歌读本》《粤海华章》等,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