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 组一

孙新治散文《 举手之乐(外一篇)》

编辑:李兴 发布时间:2021/11/17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举手之乐(外一篇)

             文/孙新治


虽然自己是个文人,讲台上侃侃而谈、谈笑风生,写文章洋洋洒洒、妙语连珠,带队伍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我的业余爱好却是修理物品,享受举手之乐。

我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孩提时,我看到祖父将挂在房檐下玻璃瓶子里的各种各样菜籽种进河边小块菜地,不多久就长出各种蔬菜,于是就饶有兴趣跟着学种菜,至今后院还种着小菜,在喧闹的市区每天修理菜园,享受着播种和收获的乐趣。

看到祖母戴着眼镜,端着一个针线框,把布料裁缝成衣服,自己也拿起剪刀拆棉裤,不料扎伤自己眼睛,到村里卫生室滴了“五谷粒”眼液,医生说如果再深一点,眼睛就瞎了。至今我走到哪里,随身都带着一个针线包,自己的裤边开了、扣子掉了,都是自己缝。

我从十二岁开始打磨刀石,一打就是九年,自己的学费全是磨刀石换的。尽管几十年没有打了,但右手锤子、左手錾子的配合,闭着眼也不会打手上。

父亲不但是打磨刀石师傅,也是本地有名的铁匠,下雨天别人打牌,我和弟弟随着父亲去打铁,我拉风箱,弟弟抡大锤,父亲小锤敲向哪里,弟弟大锤就砸在哪里,还得听着声音大小调整大锤力度,而我的风箱从点麦秸火到封火、熄火,都有一套口诀。

因为我们是单门独户,所有农具、工具基本都备的很齐,一有损坏,我们就立即修复。木匠所有的凿、锯、锛、钻、墨斗、角尺等,一应俱全,解棵大树、做个凳子什么的,我自然是不在话下。

我的第一件作品是一辆独轮小推车。那是在我十三岁时,因为每天上学都要挑着几十斤重的磨石,肩膀疼的受不了,还要迟到。为了省时省力,我就画了图纸,让弟弟帮助做个独轮小推车。我们把木板用钉子连接、用钯钉固定,去收购站买了一个旧轴承,将木板砍成一个一尺常直径的车轮,用架子车外胎做木轮外减震,用内胎辅助固定轴承,用洋槐木做车轴和车架,用腰带固定在车把端,车身大概有近二米常,成梯形,我们给它起名为“爬山虎”。弟弟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担着这根带子。就是这个小车,我和弟弟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翻山越岭、累了歇歇,卖了几次磨刀石,虽然全车除了轴承和钉子全是木的,但也是我亲手做的,比起肩挑身背,也算轻巧多了。回想起这部“爬山虎”小车,至今心中还荡起涟漪。

上高中时,教室电压低,电棒总是启动不起来,以前班主任总是拿着一把尖嘴钳在启辉器座里转动,后来还是英语老师找来木板和电线、门铃按钮,将原来的灯座安到木板上,用门铃按钮代替启辉器。老师做了一个后,时任生活委员的我就把剩余的活全干了。夜幕降临,老师再也不用一个个登上课桌启动电棒了,同学们只要一按头顶上的按钮,电棒闪一下就亮了。自己动手,省了老师的劲,也从此改变了黑灯瞎火岁月,同学们能在低电压的条件下用上电棒照明,我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

上大学期间,我接二舅的自行车打工当家教,自行车坏时,就找修车摊师傅修,久而久之,自己也会了,即使把车拆成七零八散,我也能把它对上修好,我一个高中同学的自行车,前后车条都生锈了,我就买了车条和工具,硬是摸索着把前轮三十二根条、后轮四十根条编好,并进行校正椭圆。看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经过我的双手摇身一变为新的凤凰车,同学们都争相借用,我也体验到举手之劳、助人为乐的幸福。

上班以后,我在一家军工厂子弟学校教学,厂团委书记看到我负责的团总支有板有眼,就让我在一间堆满了损坏桌椅板凳的教室里开办一所“团校”。我就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和星期天,自己买来角铁和螺丝钉,不到一个月时间,没花公家一分钱,就把四十个左右破桌烂椅修复。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我和团总支委员轮流授课,讲团的知识、讲共产主义理想,为高校培输送了一批批大学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每年的“315”学雷锋活动日及以后每月第三个周日,我都带着骨干团员,在文化宫门前支起摊子,义务给职工和老百姓修理自行车。我住在单身楼,公共卫生间堵塞了,我就会及时用工具疏通,不顾浑身脏臭,谁家电棒不亮、窗纱坏了,我就会一喊就到。因为我的学雷锋见行动表现突出,被评为地市级“学雷锋先进个人”。

自己平时就是闲不住的人,路上见到垃圾,总会弯腰捡起;遇到三轮车上坡,总会上前推上一把;前几日一个傍晚,我带闺女去买文具,在地道口下坡处见到一辆电动车上一位女学生掉下一件校服,自己却浑然不知。我立即意识到她没有校服的难受之处,立即停下摩托捡起校服追赶起来,可她一溜烟便淹没在车流中,我加快速度打着喇叭追赶,在三岔路口凭感觉选择左手方向追赶,当我远远看到那位姑娘身影,就大声呼喊“姑娘,你的校服掉了”,当我拦住她的车把校服递上去时,她才意识到我是冲着她的。我闺女感叹道:“爸,你咋知道她朝这边跑了?若是没有这校服,看她明天如何去学校?”

我这人没有什么嗜好,对烟过敏,酒不过二两,也无心坐在麻将桌边。我也是完美主义者,就连自行车的尾灯坏了,就尽快安上。一有闲暇,就把家里、办公室损坏的家具、物品进行修理。近一段就把办公室用了近二十年的椅子、家里用了十几年的沙发逐一翻新,把职工的电动车座椅进行翻新,把厂里照明控制箱盒盖子加装防脱装置,把塑料椅子进行焊接……

我家里除了书最多,其余就是各种工具了,小到各种螺丝刀、扳手、钳子、台钳、码钉枪、塑料水管焊接机、塑料焊枪、电烙铁、万用表、大到电锤、锂电钻、锂电角磨机、锂电锯、锂电洗车机、锂电扳手、伸缩梯子、绿篱机、割草机……小区邻居谁来借,也方便大家。

尽管有时挑灯夜战至深夜,今天没干完,次日接着干,经常累的腰酸背痛,可每次经过我的双手,修旧如新,节省了资金,方便了生活,也影响这孩子动手干活儿,小姑娘也学得做各种手工,每逢家人生日,她做的生日礼物总是件件艺术品。

我平时也爱唱歌,经常干着活儿哼着小曲,我常给家人絮叨:人这双手,是无价之宝,不是用来伸手索取的,而是用来创造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开口难

                      文/孙新治

    人活着就要开口吃饭,开口说话。可我半个多世纪的阅历告诉我:人在困难的时候,开口让人帮你,特别是手头紧时,开口求人,实在太难了。

我小时候独自到大队供销社,隔着橱窗玻璃望着柜台上的商品,虽然想买,可就是憋着嘴张不开,好像有胶粘着一样,直到客人都走完了,营业员才开始问我买什么东西,我才红着脸回答,那个时候,没有意识到:开口难。

上小学时,明摆着老师讲的自己听不懂,可总是张不开口问,好像这么简单的题自己都不会,真是个大笨蛋,直到自己考的一塌糊涂,老师再三强调:不懂就问,不耻下问。

上高中时每周要一元钱的生活费,父亲说:“山岭的东边沟里有人欠我们的铁器钱,你翻山去要回作你的生活费吧。”我却低着头迈不开腿,心里好似有块石头压着一样,自己从来没有讨过账,现在就张不开口了,还是小妹妹自告奋勇去完成了任务。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我嚷着父亲一定给我买个手表,可当时的五十元钱都是拿不出,父亲也是不轻易张口求人的性子,再说亲戚都是一个比一个穷,邻居乡亲平时都没少帮俺,不能因为孩子考上大学要买个手表再去借钱,于是他就去信用社贷了这50元钱。

我们老家是单门独户,平时祖父都爱置办家具、各种工具,农家活儿各种工具,我们家样样都有,只有别人大老远来我们家借,我们基本没有借过别人家的工具,到现在还是,可能是受祖上影响,不爱开口求人。

大学临毕业分配时,需要托运行李往分配的单位,袋里钱不够,对同学张不开口,只好红着脸向毕业留校的老乡学姐借了二十五元钱,当时学姐二话没说就把钱递到我手中,当时我确实眼泪在眼眶打转,鼻子一酸直想哭出来:远离故乡,但我困难之时,第一个求的是老乡,正如一首歌唱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

工作几年给成家了,爱人也是大学毕业分配进厂的,两家门当户对,都是穷的“叮当”响,岳父母没有要过一分彩礼,但家具得有,可几年来每月百元工资,每月都要给同事递礼,虽然不多,五十元也占了月资的三分之一,假期又乘车辗转回老家,基本没有什么积蓄,我们也是能省则省,婚礼也没举行个仪式,可做家具时手头紧,准备向同寝室的室友求助,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最好还是他问我有什么困难,我才红着脸给他开口。他二话没说,当即把早已准备好的钱塞到我手上,说:“咱们都是穷学生,都是农村的,好不容易考上学,我先结的婚,你走了不少弯路,成个家实在不易,咱们在一个寝室住,整晚我听着你的故事入睡,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们同一个寝室。”我又一次胸口被一股暖簇拥着,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三十多年来,现在我们虽然早已各奔东西,但一有闲暇,我们都聊个没完。这也得感谢手机、感谢微信、抖音等这些聊天工具。

开口难,令我终生难忘的是买房子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单位要从深山沟里异地搬迁至市郊,职工可以交一万元预付款预定一套房子。当时我们刚结婚,账还没有还完,哪里去借啊?于是就请假回老家找同学帮忙。

第一站,我带着当地的小磨油,到省城一个同学家。好不容易等到人家回来,进了屋,送上礼,这两个同学是一家人,平时我们书信不断,他们还专程到我单位看望过我。一阵寒暄过后,人家两口接到电话,说起如何乘机去旅行的事宜,我晾在一边不好意思,张不开口说自己要借钱了,只好告辞回老家。

第二站,我找到高中时一起吃饭的一个同学。我知道他有一个姑娘,就提前准备了一套童装,可到他家里后,才发现还有一个二姑娘,只好临时跑到街上又买了一身童装;当我又进门时,又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家,一问,才知道这是老三。没法子,自己又火速奔向市场,又买了一套童装。等同学回来后,他简单问问我的近况,接着手机响起,接着电话说个没完。我几次想张口,但看到人家忙的无暇顾及我时,我只好悻悻离去。

这两个同学,都是经济条件好的,相当年也是我的好朋友。可我不远千里登门求助时,自己搭上路费和礼品不说,却因自己张不开口,至今遗憾,如果当时我张开口求助,他们是不会空我,可我当时总想着“万一被拒绝怎么办”?咋让我面对“一辈同学三辈亲”的俗话呢?

前两站落空,寄希望第三站,我要找自己唯一一个发小。他已一家公司经理了,儿时我们可以说是“一天不见想的慌”,他多次发誓说将来我有啥事找他,他会两肋插刀。当我费尽周折找到他说明来意时,他不假思索地说自己的钱都在投资,没有现钱,连问我近况都没有,一副厌烦的样子。我当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不敢相信咱在我面前的就是当年信誓旦旦的我的发小!我怔了一会儿,眼里噙着泪离开了!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体会到了“人穷被人弃”。

回到老家,还是弟弟、妹妹倾囊相助,虽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但这一分一毛,都是我的手足的血汗钱啊!无论自己怎么落魄、怎么寒酸,父母不会嫌弃,弟弟妹妹不会笑话,我一定好好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妹妹!

回到厂里,我当时是在子弟学校,是张校长亲切的询问我回家的过程,温暖的手放在我肩膀,慈祥地说:“过去的不用再想了,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你差多少?我全给你补上。”下午她就把她的存单交给我,让我到本地的银行分理处取。她当时也是要交房款的,对于一个外地来的孩子,她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能在员工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解囊相助,我当时感动的双手紧紧握着她的双手,热泪扑簌簌直流,感受到前所未有之温暖。从张校长身上,我切身体会到了朴素的军工人大爱,一位基层领导的厚爱!她的为人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如今她退休在海南休养,虽然八十多岁了,我每次出差都要到她家落脚,不时我们还在微信上视频。当时我没有向她开口,是她用心关爱着我们这些穷学生,竭尽全力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安心工作。

我一位现在是大学教授的同学,深深知道我这不爱开口求人的脾气。他高中和我同班,大学同校,早毕业两年留校任教。临分别时他就说:“你将来有什么困难,如果借钱,第一个得向我开口哟!”可当时没有手机,写信又来不及,真是“远水不解近渴”,后来我又借钱时,他就二话没说转给了我。

俗话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活世上,不可能十全十美、一路顺风;人这一辈子,谁都有求人的时候。我立足自力更生,从不睡懒觉,也不打牌、不抽烟、不嗜酒,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一般不会求人,平时能去买不去接,但有时身不由己,不求人就过不去,求人一次,终生难忘。

感恩生活,感恩帮助过我的人、借钱给我的人,让我更珍惜仁爱;同时也感恩拒绝我的人、磨难我的人,使我更加坚强自立。


作者简介:


孙新治,河南巩义人,某集团公司高管。发表作品多篇,系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