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底蕴丰厚的冀东越支文化

编辑:李凯 发布时间:2022/01/29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越支文化研究室—李贺龙


越支文化资料是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镇重要的历史文献!
唐山市丰南区西葛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结合《丰润县志》、《畿辅通志》、《天津志》、《丰南县志》、《长芦盐法志》、《中国盐政史》等历史资料以及丰南姓氏早期家谱资料等,对于相关内容做出了归纳:

rrr.png

第一、 越支盐场部分。
越支-南邻数万亩草泊,沙河、陡河、韩家河汇聚,沿海引潮、优良盐田,海潮可直达越支,位置得天独厚。
越支是越支盐场的发源地。越支盐场始建于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开始淘盐,曾属幽州(北京)直接管辖,唐以及辽、金、元、明、清时期都是国家主要产盐区,曾为历朝君王创造过无尽的财富税收。
公元916年唐将周德威到越支设煮盐之场,929年辽代耶律阿保机建军屯盐场,并设有行宫督办产盐。1265年,忽必烈遣中都(北京)转运使倪德政前来治理越支场。任职期间,从饱受战乱、支离破碎的荒凉盐场,经过力精图治的管理,成效很大,产盐量巨大。《所辖诸场,越支课居其半》成为全国最大盐场,展现出《席袋山积,瓦庐相连,牛马蔽野,熙熙然如在春台和气中》的繁荣景象,达到《几五百年从未如此之安静无忧者也》。1400年以来的越支场,曾为国家经济和历史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
倪德政回中都任吏部尚书后,徐世隆接替越支场并留下著名文献《越支场重立盐场碑记》,同期与天津市《三岔沽碑记》当时是齐名,至今也是元代保留最完整的元代碑记之一。元代两任越支场的官员,成为吏部尚书!在这个阶段,官员稔知民苦,体察民情,为民着想,创造了月月开支和提前开支的薪金制度,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契约精神。

r.png


第二、 越支场范围。
资料记载越支场是很大的,东至乐亭石碑,西至芦台阧沽,广袤240里。元代长芦青州分司署驻越支场时,辖黄骅(青州场)芦台场、越支场、乐亭(济民场)抚宁(归化场)等辖区,比240里还要大!明代越支场成立蓟永分司署,管辖越支济民石碑归化海丰(汉沽农场)等场区。
第三、 越支五图。
越支场从1522年的明代嘉靖年间,成立越支五图。到1928年重划行政区,共406年间,整个丰南均属越支五图。丰润县共分两卫,上八里、下五图,一图:宋家营、小集、大新庄一带(有资料);二图:宣黄、刘李葛,东西二尖坨,越支正腰窝;三图:稻地、大齐、钱营一代(口述);四图:唐坊、王兰庄以南(口述);五图:胥各庄、韩城一带(有资料)。后来历史上简称《五图人》,也就是说,丰南还是有古老历史的,并且起源于越支。
第四、 越支盐场历史名人。
除了唐将周德威、耶律阿保机、张进、倪德政、徐世隆以外,还有道光三年的盐官孔子嫡孙孔昭杰,著作一本《知非录》,总结了清代盐吏及灶籍产量和预算考核等情况。
乾隆五十六年,翰林院士邵晋涵著有《丰润重修海神庙碑记》,记录后魏越支场庙宇重修概况,描述了越支的重要史料。1907年洋务运动以来,周学熙来到越支场开辟尖坨子、张庄子两处;1914年与芦台场合并;1956年建南堡盐场,继承越支盐场。
曾诗云《万灶煮海皆煮海,一川白浪独乘风》,和反映盐民疾苦的《煮海歌》,也在越支场广为流传。
第五、 草泊文化。
渤海褪去,盐田南移;苇草丛生,古盐田逐渐长满芦苇,草制品手工业的房薄、席苇、苫子、篓子、精苇帘、闸薄治渔等,重新养育了草泊沿岸的数万人。尤其挨饿粮荒的年代,金鳞紫蟹,鱼米之乡,鱼虾帮助居民度过了那些饥荒灾难、艰苦岁月。

rr.png


第六、 草泊开发。
越支草泊开发,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为丰南由草泊到稻田开发打响了发令枪。现今曹妃甸区的一农场的开发成功,二农场的四万亩草泊全面开发,带动丰南的开发并呈现出星火燎原气势。几十万亩草泊荒滩,变成了亩产千斤的水稻良田,实现了让草泊人从吃粗粮到细粮的巨大转变。越支也成为了丰南草泊开发的起动点。
第七、草泊故事-----越支草泊传说。
越支草泊耗子引路。
古称草泊驻有修炼年久的耗子。修成正果以后,俗称老母奶奶,观音菩萨化身。因草泊湿地广阔,草泊附近的人,时而因雾、因夜暗迷路。每每此时都有亮灯引路,从而顺利走出草泊;若有疾患,还可用草泊仙草草药治愈。民间口口相传助人,民俗有农历五月十三老母奶奶生日节日。
越支北坑传说。
越支北坑忠鱼助人。

rrrr.png


民国期间,越支北坑南岸人去北岸吃酒,踩埝过去,回来大埝踪迹皆无。顿时酒醒,原来去的时候是从忠鱼身上走过。解放前,越支人拉苇草去北山(丰润一带),北坑东岸路有坑洼,牛车眼看里大外小要翻。危难关头,此时出现一黑衣老者,双手挺举。平安驶过坑洼处后,当赶车把式回首感激,此时老者已经不知去向。后领悟原来是助人忠鱼之恩!
越支北坑不冻冰奇观。
越支北坑比较神奇,除了传说故事纷纭,能够直接目测鉴别的就是越支北坑即使是在三九天气不冻冰奇观。原百亩面积的水面,古代是海边,北岸是越支海神龙王庙,曾有唐槐胧月、柳岸和风、荷塘月色、巨石鼎立四大古景;庙内的唐槐,上世纪60年代放伐,验卤用的满坑鸡头米于近几年遗失;唯有大小不等、分布多处的冰窟窿,每年冬季出现,有地气持续冒泡,冰面明显可见,人可近前观看。古有海眼、龙宫等传说。来由已久至今,不曾消失,有移动变化,历冬尽现。
以驱代斩典故。
元明朝代交替,越支场由元人管理,中秋八月十五前夕,明代朱元璋安排人到越支场发月饼,月饼里裹着字条,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发到越支场。因驻越支场元吏,未对越支场灶户施暴伤害,故越支人劝之:天下变故,回老家吧!驱赶回故乡无施伤害,后人称《以驱代斩》。
职金坨子开工资。
草泊是越支盐场的主产盐区,相传盐业生产时,月月开支的习惯流传很久。东至济民场,西至芦台场240里的灶户,于每月农历十五通过水路,聚集到职金坨子前来领取工资,达到以盐换钱的目的,官方集中拖运盐发往各地分配。
越支选妃。
越支出美女传说。古有唐代、明代两段传说选妃;明燕王朱棣扫北于蓟州,寝食难安,梦有一女救驾,骑龙抱凤。于是,明燕王朱棣令钦差画影图形觅之。钦差夏午至越支,汗流浃背,只见人山人海中,一女怀抱公鸡,骑于蜿蜒土墙之上。图影、时辰地标、无二,钦差欣喜。此女洗漱后貌美,行宫指点天下,颇有贡献。
白爷治病传说。
古代传说越支海神龙王庙有一蛇仙,头顶鸡冠,身长过丈,能打鸣音。年代已久能够给人治病,过去村里有人寒湿、胃肠及痨病,拿碗水放上香土只需一袋烟功夫,饮愈者有传。
第一、 越支抗战。
越支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火烧轧花厂、越支惨案(活埋抗日志士)等事迹。涌现出冯成烈,冯树仁,冯庆远等抗联志士。
第二、 越支景区建设与草泊旅游的重要性。
越支文化的发掘和发展,有利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历史文化追溯,有利于景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依托越支文化底蕴和越支北坑奇观,设立越支盐场遗址;依托越支古老海神庙及四大古景,筹建越支博物馆;依托越支盐场工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越支文化广场文化墙,申请历史文物及开发文化艺术品;依托草泊旅游线,打造草泊民宿、草泊旅游等。
草泊继续开发,将会对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草泊旅游、越支文化景区建设,将成为丰南区西葛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未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假日休闲,缓减城市健康养老压力打下坚实基础。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