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晋祠稻田书院“六月六”晒书会成功举行
——挖掘传统文化 传承文化薪火
中国早报太原讯(记者 胡立成)2025年7月30日(农历六月初六)上午10点,由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主办、晋祠稻田书院承办的“六月六“晒书会在晋源区花塔村稻田书院圆满举行。农历六月初六,骄阳似火,恰是晒物传文的好时节。这一被古人称为“天贶节”的日子,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知识的敬畏与珍视——相传晒书习俗源于玄奘取经归来晾晒经书的典故,至宋代被正式定名,从此,在夏日暖阳中舒展典籍、拂去尘埃,成为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仪式。
本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文化界人士和爱好者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文化盛宴。书院院长张建新担任此次活动主持人,为活动拉开序幕。
活动伊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长孟永华发表主旨发言。他强调了晒书这一传统习俗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重视经典阅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后,张院长向来宾一一介绍了出席活动的嘉宾,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都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晒书环节,各位嘉宾纷纷展示自己带来的珍贵书籍以及书法作品,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蕴含着一段独特的文化故事。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原机关党委书记、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山西分会主席、太原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崔建聪展示了其书法作品“晋阳牺汤三晋第一汤”及相关诗词书法,将晋阳的饮食文化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笔墨间尽显文化底蕴。
原《中学生文学》主编赵建功带来的书法作品笔力刚劲,吸引众人驻足欣赏;晋阳书院品宣主理人王柔所晒的《孝经》《论语》《孟子》,承载着儒家经典文化,提醒人们不忘传统道德的传承。
民间收藏大家赵士信捐赠的《晋商遗珍》晋祠镇大米钱票,为研究晋商文化和当地经济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孟永华会长晒出《孟子家谱》、新版《四库白话解说》、《入党培训教材》、《图解二十大党章》等书籍,涵盖经典文学与新时代思想理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兼顾;
尚中书院院长榜书艺术名家聂惠敏的《朱熹榜书临摹范本》,展现了传统榜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介子推研究会会长吴金生的荐书推宝,赠送十年沥血之作《智慧在心》三本与稻田书院,分享了他对人生智慧的深刻见解。
此外,太原十大藏书家之一,市城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时中瑛;晋源区北大寺人武海龙带来的乾隆27年《武氏家谱》;稻田书院山长李海清晒出的光绪17年《西藏图考》、光绪5年《四书》全集、《左传》;
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武文虎的《价值经济学纲要》;傅山研究学者巨葆铭的《太原段帖》傅山书法石刻初拓版;
山西基因包装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知楷、总经理马静晒出的是公司印制精美的画册《追忆》,以及《准格尔旗志》《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概览》等,作品以高超印刷技术及精湛装帧设计,展示出了纸质图书在数字时代的特殊价值。各类展品琳琅满目,所晒捐的从历史文献到艺术画册,从地方县志到学术著作,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最后,张院长对本次晒书会进行总结发言。他对各位嘉宾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表示晋祠稻田书院将继续发挥文化传播的平台作用,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与会人员在书院前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具有文化意义的时刻。
正如张建新院长所言:“农历六月,农人晒谷、百姓晒被、佛家曝经、文人晒书——耕读传家,诗书继世,这是儒释道交融的文化密码,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传承。”从《西游记》中唐僧晒经,到山西隰县小西天的曝经传统,再到今日稻田书院的雅集,晒书早已超越“防潮护典”的实用意义,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与书香相衬,“喝牺汤”这一晋阳传统民俗别具韵味。牺汤源于上古祭祀文化,传承千年,是晋阳特色夏日养生佳肴,以鲜羊肉、羊骨配十余种香料慢熬,汤色清亮,滋味醇厚。“六月牺汤赛人参”,既言其盛夏滋补功效,更含百姓对时令饮食智慧的传承。活动现场,汤锅咕嘟,热气中牺汤配葱花。书香与香气交融,参与者浅尝聆听,为文化之约添烟火暖。正如崔建聪书法诗歌中所咏,饮食与笔墨共绘晋阳生活记忆。
此次“六月六”晒书会不仅是一次书籍与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晋源区的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