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乡村振兴

安然堂正的林介如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王光兴  通讯员 黄华欢 洪新爱)中山,古称香山,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南宋建县以来,中外文明交流碰撞与融合,使这片土地的文化积淀不断丰厚,人文景观不断丰富,并随之产生了许多工于书法、精于绘画、造诣颇深、有所建树的名家。如明清时期的伍瑞隆、鲍俊、蒋莲等皆曾在岭南画坛领一时之风骚。及至近代、现代、当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开拓者郑锦,以及苏曼殊、方人定、林介如、卢乔根、萧淑芳、古元、黄霞川、特伟、黄苗子、江有生、方成等一大批美术名家如雨后春笋,在中山生根发芽、脱颖而出,并在全国美术舞台上展现中山人的妙笔风华。翻阅史料,在上述这批大师中,林介如先生后半生以隐者姿态回归故里,教书育人,给中国美术史留下极其深刻印记。

 1广东写作学会牌子.png

林介如先生(1905-1988)是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成就与人生历程充满传奇色彩,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独特地位,其人安然堂正,德艺双馨。

 11林.png

一、艺术成就与历程

1.师承与根基:林介如1919年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美术科,师从高奇峰、高剑父,打下扎实的岭南画派技法基础。他融合中西画法,擅长花鸟走兽,尤以虎、鹰、狮等题材见长,作品工写结合,既重形似更求神韵。如1936年参展的《白鹭》被徐悲鸿盛赞,誉为展览最佳作品。

 

2.创作理念:他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常用印章“我师造化”“心静兴长”体现其艺术哲学。其画作以洗练笔墨捕捉自然野性之美,如《松涛丽影》《雪域英姿》等,通过高度提炼的笔法展现雄强和谐之境,被誉为“极不寻常的阳刚之美”。

 

3.多元探索:除国画外,他精通油画、水彩、雕塑,并致力于美术教育。抗战期间辗转多地举办个展,晚年隐居中山坚持创作与教学,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4.历史地位:岭南画派承启者:作为高奇峰嫡传弟子,他与高剑父、陈树人、方人定、关山月、杨善深、黎雄才、赵少昂、黄少强、卢乔根等并称,并视为比“天风六子”造诣更胜一筹”。

 

5.跨地域影响力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参与创办“力社”等艺术团体,与徐悲鸿、黄宾虹等名家交游,作品被推介至海外,成为连接南北画坛的桥梁。

 22老虎.png

二、艺术影响

 

1.革新传统:他突破传统文人画逸笔草草的局限,将西画写实技巧融入国画,如《幽壑风生虎啸群》以淡墨烘染天空,结合工笔与写意表现虎的威仪,开创雄浑空灵的新境界。

 

2.人格与艺术合一:他提出“艺术境界由人品与学识蒙养”,其淡泊名利、坚守清贫的品格深刻影响后学。弟子回忆他“即使应酬之作也绝不敷衍”,以殉道精神践行艺术追求。

 

3.文化传承:晚年组织“奔流画会”,推动水彩画普及。2022年韶关市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仍通过专题文章弘扬其艺术精神,称其作品“蕴含的崇高人格力量将永远激励后学”。

 

4.经典评价:徐悲鸿曾赞其作品“为国画中超越者”,学者评其“以慧眼捕捉诗情,融道德情操入画”。他的一生正如其自述:“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在艺术与教育的双重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5.林介如的故事:林介如,中山市大涌镇安堂村人。师承高剑父、高奇峰先生。平生孜孜以艺,安然堂正,得岭南画派真传。擅走兽、花鸟、山水。晚年时,依然笔耕不辍,豪气干云。

 33孔雀.png

据说1983年春,省里举办一个题为《岭南画派名家作品展》,省美协准备邀请本省一批名画家前往观摩。自然,大名鼎鼎的林介如也在应邀人员名单之内。但省美协领导考虑他已年届七十九,担心长途奔波身体吃不消,犹豫良久,决定派黄笃维、黄安仁、黄亦生等同志前往中山市其家中探望。

 

省美协的同志到了林介如家中,见他精神矍铄,正在书房里写画。等他们说明来意,只见林介如先生不慌不忙,随即扯过一张宣纸,略一思索,笔走龙蛇,写下一副隶书对子:

劲翮凌千仭,

寒声聳九霄。

他慢条斯理地将笔放回案桌上,朗声大笑:“怎么样?还行吗!”。众人一看:字体遒劲有力,对子气势磅礴!齐声赞好:“真老将廉颇哪!”

 5黄华欢.png

【本文作者】黄华欢,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人。研究员,客座教授。当代著名画家、音乐家、教育家,主要著作有《沙田放歌》《沙田民歌读本》《粤海华章》等,有“沙田民歌之父”美誉。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许峰诗歌研究院新领导.png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